导读
叶檀称这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降准,股市崩盘是直接的导火索。
1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降准
央妈挑在周末的傍晚降准,别有深意。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将释放约7000亿流动性。
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的第3次定向降准、第4次使用准备金工具。原来预期是只降小微企业的,结果17家"大行"(工农中建交5大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银行)也来降准了,从原来预期的2000亿,变成了7000亿!
敲黑板,下面小券给这次降准划重点:
1、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
3、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应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
4、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的项目。
2
刺激周一股市高开
叶檀称这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降准,股市崩盘是直接的导火索。
小券19日推文《否极泰来!这轮熊市见底了,天台上的请等一等》报道过:
6月19日,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跌逾4%击穿2900点创两年新低;创业板指跌超6%创2015年1月以来新低,两市超过1000股跌停,市场恐慌情绪持续蔓延,人气降至冰点,行业板块尽墨,蓝筹股全线飘绿,上涨个股不足百家。
近期,A股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加大,目前A股只有97家上市公司没有股权质押,占比仅为2.8%,无股不押接近事实。最近一个月来,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遭遇平仓,比例不高,挤兑风险很大。
6月22日,市场传言,监管部门本周对券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大额股权质押需经监管部门同意方能卖出,不允许强行平仓。根据《证券时报》的求证,部分券商确实收到了有关股权质押的口头通知,股权质押强平将受到限制,需要上报征得同意。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出手了。
此前,央行曾经四次定向降准,从降准次日沪指表现来看,央行正式宣布方案后,其中三次沪指均出现上涨。
最近一次央行公告定向降准发生在去年国庆节前夕,去年9月30日央行公告定向降准后,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0月9日),沪指上涨0.76%。
虽然最近大盘持续下跌,但外资却加速流入A股市场。根据统计,近两个月外资流入A股市场超过1200亿,5月份就流入了500多亿,创月度流入量新高。
外资流入股票大多都是优质蓝筹股,外资是从公司基本面以及中长期角度来进行投资的,外资的大量流入表明很多个股已经跌出了价值,外资愿意在这时抄底优质个股。
大盘跌破3000点之后,市场在加速探底,一些优质个股有望逐渐企稳回升。从估值上来看,现在2900点之下的估值已经低于2014年2000点这个位置,也低于2016年2638点的估值,很多个股明显呈现出超跌的这种状态。
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定向降准是为了缓解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在当前股市较为敏感的时间点宣布这一释放流动性的消息,无疑对股市来说也是利好。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主要是情绪方面的,可以缓解市场紧张情绪,不至于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财经评论员朱邦凌
本周央行不断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央行展开了2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通过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本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资金面紧张的问题,也会提高投资者信心。
——杨德龙
3
债市和楼市影响几何?
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在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债务风险上升,并存在沿债务链、担保链和产业链蔓延的风险隐患。
本轮债转股鼓励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对于企业而言,债转股微观效果将体现为杠杆率降低、融资成本下降、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此外还将有助于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
从监管文件出发,实施机构希望救助的是目前债务负担重,经营陷入困境,但是未来前景光明的企业。
对比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准,降准之后,房地产销售持续恢复时间在1年以上。这意味着,房地产兴盛起码延续到明年上半年。
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的分析,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始终是银行巨额信贷资金的重要出口,降准后释放出的增量资金很大一部分还是会流向房地产市场。
不过新时代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中国杠杆率上升过快的原因之一,在结构性去杠杆下,货币政策不会重回全面宽松,但去杠杆的压力较2017年已经有所减轻,同时政策重心向经济增长倾斜,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可能会适度放松,流动性或将边际改善。
未来结构性去杠杆仍是工作重点,将继续限制房地产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融资,以及规范地方融资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