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都被填埋或焚烧掉。在每年产生的15亿多吨建筑垃圾中,再生利用的仅有几千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至8%左右的速度递增,不少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难题。要实现垃圾的最大化利用,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发达国家与国内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告诉我们: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为应对“垃圾围城”,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先后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推广,“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互联网引入垃圾分类回收领域。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线上投废、线下交投的模式,网络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回收专业队伍承接回收与付费,所有废物都分类,所有废物变成钱或可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的新型O2O(OnlinetoOffline)商业模式。
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密不可分,在前端实现有效整合、无缝对接将有利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此为背景,中国垃圾处理网确立了“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相结合”的思路,并依托北京环卫集团现有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通过智慧分类建立了再生资源物流体系,通过共享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实现垃圾物流网与再生资源物流网两网合一,逐步建立起安全规范、创新科学、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并轨运行的垃圾智慧分类体系。
垃圾智慧分类体系是中国垃圾处理网以“互联网+”思维,通过自主研发的垃圾智慧分类云平台,搭建起的一条由宣教激励体系、智慧分类系统、优化回收处理链条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垃圾智慧回收分类体系,它通过线下铺设再生资源回收柜和厨余桶、建立具有身份识别标识的厨余和再生资源统一积分账户(生态账户),将服务延伸到了垃圾产生者身边,鼓励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对传统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技术平台进行了转型升级,将目前所运营的物资收集、民众沟通、积分兑换、转运体系等具体性工作整合至网络平台上,不但实现共用人员和物流系统,更可实现效率最大化和资源集约利用。
此外,中国垃圾处理网还以产业化、专业化、透明化的标准逐步建立起集“前端分类收运、中端分拣和末端处理”为一体的固废回收、集散分拣、资源化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开辟了一条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持续之路。
随着垃圾处理分类进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布局的关键时期,下一步,中国垃圾处理网将牢牢把握环卫创新的时代机遇,继续快速拓展的脚步,力争在各级政府地支持下,全面布局,推动实现生活垃圾网与再生资源网“两网合一”。未来,中国垃圾处理网“垃圾智慧分类模式”将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整合社区综合服务,力争打造成新时代互联网垃圾处理环境下的知名品牌、核心窗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