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一本书中的内容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地方,在这里,他感到安全,并受到周围人欢迎。每个人都向往一个地方,在这里,他可以完全得到放松,完全成为他自己。理想情况下,这个地方应该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并受到欢迎,我们的内心也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家是每个人向往的那个舒心自在的地方。孩童时期,在家中被认可、受欢迎的感受会内化为我们积极生活的基础,并将伴随整个成年的阶段:这是一种生活和生存上的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我们才能变得自信,并敢于信任他人。人们把这种信任成为原始信任。原始信任就像人类新的港湾能够给予我们支持和保护。
然而,不少人的童年却与不美好的甚至是悲惨的回忆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家中得不到信任,没有安全感,内心一直无家可归。在孤独和痛苦的漂泊中,一些人历经艰辛终于找到回家的路,成功摆脱童年的阴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没有那么幸运。即使他们对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选择遗忘,忘记童年时的羞辱、呵斥、责备、不安、不公、恐惧和伤痛,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他们没有得到原始信任,自我价值感极低,总是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受到伴侣、上司或者新朋友的喜爱和欢迎,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出现问题。
与此同时,原始信任的缺失,让他们难以感受到来自内心的依靠,总是希望别人可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保护、家的温暖和庇护。他们想从伴侣、同事身上,甚至是足球场和百货大楼中寻找家的感觉。如果其他人偶尔向他们传达一些家的感觉,便会触动内心深处那些糟糕的记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童年经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价值感。这些东西被看作是性格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称他们为“内心的小孩“,内心的小孩也就是童年所受影响的总和,来源于父母和其他重要的相关人物。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回忆起的童年经历都停留在意识的层面,而更多的东西早已深入潜意识的深处。因此人们可以说,内心的小孩是我们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包括童年阶段经历的害怕、担忧和困境,也包含所有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积极影响。
成年阶段的很多困难和麻烦都是由童年阶段的消极烙印带来的。童年有阴影的人,即使长大成人,依然会用受伤小孩的眼睛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对事情做出扭曲的解读,时常处于臆想的羞辱、攻击、不安和恐惧中。为了避免再度出现类似童年的伤害和委屈,他们会不遗余力保护自己。不过由于他们所采取的保护策略是对事情扭曲的反应,所以他们的行为总是与客观事实不符,显得不够理智,甚至是匪夷所思,常常会为一句话歇斯底里,为一个眼神大动干戈,从而使成年阶段的生活陷入困境。
不仅如此,由于童年没有得到认可和保护,他们的内心会一直处于饥渴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饥渴状态并不会消失,反而愈来愈强烈。正常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通过非正常的方式攫取。为了弥补童年缺失的认可和保护,他们会不惜一切去追逐虚幻的东西。
一方面是安全感的缺失,令他们常常处于不安和恐惧中,一方面是认可和保护的炽烈追求,这两方面交织在心中,以至于深入骨髓,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感受、思考以及行动。这种影响之大远远超过理智。科学研究表明,潜意识的影响非常巨大,控制了人们感知和行动的80%90%。
其实我们对自己内心的小孩是缺乏了解的,不仅表现在伴侣之间的冲突,还有与上司、员工、孩子、朋友之间等不同关系中都会有不同的冲突,那么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内心的小孩都能有意识的去解决冲突。
即使是那些童年过得比较幸福,并且获得原始信任的人也会有生活上的烦恼和问题,他们内心的小孩也曾经受过伤害,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任何父母给孩子出了带来积极影响之外,也会给他们留下负面的记忆。这些记忆会给他们以后的人生带来麻烦,有些人了可能会表现得歇斯底里,有的人可能表现为难以信任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有些人可能会难以作出重要的决定,有些人可能不愿意突破自己......。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童年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我们的发展阻碍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一点对所有人都适用:要与内心的小孩建立起友谊,我们就能获悉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所受的伤害,治愈精神创伤,提高自身的价值。而我们内心的小孩也将找到他自己的家。这是我们与其他人建立和平,友善和幸福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破解错误扭曲关系的首要条件。
一个人跟自己建立亲密关系,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要怎么样来做呢?那我们之后的课程就会带你走入一些具体的疗愈。
做事情先解决心情问题,情绪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管道疏通好,后面会走得越来越艰难,担子会越来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