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历史人物研究社‖《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朱棣坐拥天下,而朱允炆却只

历史人物研究社‖《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朱棣坐拥天下,而朱允炆却只

作者: 唐棠唐棠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20:33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再说两位明朝皇帝,那我们从建文帝说起

    朱允炆

    建文帝,名曰朱允炆,明朝开国领袖朱元璋的孙子,至于我为什么跳过他的儿子直接说孙子,是因为他儿子朱标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得就早逝了,朱元璋很喜欢他这位孙子,因为朱允炆小时候特别聪明,据史料记载,由于朱允炆的头型不好,所以他的爷爷不太喜欢他,可是爷爷慢慢发现,我这孙子还挺聪明的,背书十分在行,便对孙子开始另眼相看,最后列为继承人,至于到底在不在行都是后话了,毕竟你学习好,也不一定会用,数学学得好就是数学家吗?兵书看的好也不一定会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事实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固然容易,想要完美实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后来被叔叔把皇位给翘了也不怪实践不好,怪就怪在皇爷爷当年上位给有能力的大臣都整完了,给留下了三个"书呆子",这些人恰恰是那些读了一些兵书以为自己能行的人。结果却是书生办事,理论足,没经验,爱逞强。

    建文改制

    我们知道本来朱元璋是把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那为什么朱允炆在位时间仅仅四年,这就要从建文改制说起了,当年朱允炆才十五岁,说起朱允炆,其实他是一个好人,最后却没有成为好皇帝,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个好皇帝,需要的太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太过于仁慈,《增广贤文》里就有提到"慈不掌兵"。那时候,年幼的他,父亲朱标身患重病,爷爷也逐渐年长,朱元璋年轻时候脾气就不好,老了以后可想而知,伺候他的人担心掉脑袋,所以照顾父亲和爷爷的活儿就落在了朱允炆一个人的身上,除了这些他还要面对来自叔叔们的威胁,叔叔们蠢蠢欲动,尤其是社会青年朱棣,一次朱元璋老师给两位学生,分别是自己的儿子朱棣还有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出了一道题:

    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好学生朱允炆:雨打羊毛一片膻

    社会青年朱棣: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老师听见朱棣的回答,高兴坏了,当下就表扬了朱棣,这时候朱棣就向着朱允炆飘过一个眼神,虽然朱允炆年纪尚小,却也知道那个眼神代表着什么。

    又一次更甚,朱允炆放学后遇上朱棣,这时候朱棣直接发挥了自己社会青年的潜质,看四下无人,便拍着自己这侄儿的后背说:"你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真是赤裸裸的挑衅。

    后来明惠帝朱允炆上位后,便开始了削藩政策,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导致了燕王朱棣的策反。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推行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改善明太祖朱元璋时期重武重军事的政策,提升文人的地位,明慧帝受方孝儒的影响,对于自己爷爷统治时期的苛刻表示并不赞同,所以他后来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做了不少对读书人有好处的事,如果没有削藩或者急着削藩,他应该是个好皇帝,可是削藩失败了,权利的更迭就是这么可怕,稍有不慎,可能好的结果是可以隐姓埋名藏起来,不好的结果就是性命当即不保,朱允炆只有连个选择,一个是当皇帝,一个便是性命不保。也难怪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一个一个地送走了和自己打拼天下的人。

    靖难之役

    1398年—1399年,建文帝继位后着手削藩,多位藩王被废,燕王朱棣在这样的情形下选择起兵造反。然后这侄儿就和自己的叔叔打起了仗,为什么被称作"靖难",古代打仗都得有个说法,分为正义的战争和不得民心的战争,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正义的战争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这时候朱棣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社会青年的特性,耍无赖,公然称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难",清君侧,还偷偷宣传封建迷信。有天朱棣正在鼓舞士兵,相当于咱现在的百日誓师大会,进行集体整顿,这时候突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还刮下了屋顶上的一片瓦,在那个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年代,这人们就慌了,本来要做的就不是啥好事,后来一个人稳住了局面,"风雨大作乃是真龙飞天的征兆,大吉啊!"这忽悠的本事,后来朱棣凭借这封建迷信宣传的功力,也没砸钱就收揽了不少好兵,古代人可真是好糊弄啊,这时候朱棣先生就教给了我们一句话。

    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

    ——腓特烈二世原创

    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就是当时帮朱棣稳住局面的人,这个和尚姓姚名广孝,原名道衍,这人吧,奇奇怪怪但是十分有才能,一个谋士,最后成为了朱棣的朋友,能成为皇帝的朋友,你想想他得有多聪明,伴君如伴虎,能够在皇帝身侧备受信任还不让皇帝感到威胁,你细品。

    他产生于朱棣欲造反的初期,这个人饱读诗书,文韬武略,满肚子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他不受重视啊,没有得到重用,这时候他就抓住了朱棣造反的好时机,持续向朱棣推销造反理论,一遍又一遍地说,造反好啊,我帮助你,你要是不造反,你混的还不如我呢,后来不就如愿了嘛,朱棣造反,后来朱棣上位后,他一分赏赐也没要,官也没要,美女也没要,府邸退回去,就是从一个穷和尚变成了一个富方丈,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就是想要证明我自己,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个人对于朱棣的造反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棣送走了这位八十四岁的老朋友。

    战时

    对于战时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当时朱允炆在耿炳文出征的时候给他来了一句"千万不要让我背上杀叔叔的罪名",这可难倒这位将军了,你让我去打他,还不能打他,最后这句话就成为了朱棣的免死金牌,密密的箭射向敌方的阵营,可唯独有朱棣的地方像是撑了一把铁做的伞一样,就这样朱棣上阵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左砍右砍,多亏了自己的好侄儿。

    靖难之役

    你想这样儿能赢吗?最后结果是朱棣胜利了,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了,这就留下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他到底死了吗?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未解之谜,当时明月的分析是建文帝没死,后来给朱棣传话,好好做你的皇帝吧,我也不会再回来,我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插入一个小知识,当时靖难1399-1402,进行了三年,期间1400年,撰写《三国志演义》的罗贯中去世,《三国演义》是中国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1402-1424,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国力强盛,边防稳固,他五次御驾亲征,重锤边防,干了好多好多实事,是当真无愧的好皇帝!让我们老百姓来评价,不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没有战乱,没有饥荒,这不就是好皇帝干的事吗?

    第一件好事

    越南之战,打败越南,把越南收入明朝国土。

    第二件好事,五次远征漠北,保卫了边疆安全。

    第三件好事,永乐迁都,修建紫禁城,使紫禁城成为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并且仔细一想,迁都是件大事,必须有经济的支撑,没有钱,这些都是浮云,所以那个时候明朝人民的经济水平一定很高。

    第四件好事,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撰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集于大成的类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紫禁城

    当时朱棣说,"我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和荣耀"。他做到了,直到今天永乐大典还对我们研究古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永乐大典

    另外朱棣还有对军事边防方面的改进防护,这些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大明录等等。

    当然也不全是好的,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1420年,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了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这一举动对古代好不好暂且不说,对于现代,朱棣可是养活了一群东厂古装剧的编剧,导演,演员,成就了一批演艺事业工作者。

    结言

    朱棣,死于第五次远征漠北的途中,他少年时起随名将远征,青年时靖难造反,再到成年远征蒙古,打了几十年的仗,杀了无数的敌人,最后死于回家的路上,上天让这位喜欢打仗和战争的皇帝在征途中结束他的一生,这位传奇帝王的人生就此落幕。

    故旧,引用书上的评价,我文辞太浅,诚恐自己低评了这位伟大的帝王。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谈讨,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本文来自于【木子情话】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人物研究社‖《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朱棣坐拥天下,而朱允炆却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wf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