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些未来值得感谢的事吧
你坚持的事情一定会转过头来拥抱你
///
好像好多女孩都是这样的,不满父母的很多决定,但又找不到更好的选择,最后得过且过。
升学、工作、择偶......
无法确信自己的选择更好,也没有胆量为自己的决定买单,所以只能顺从。
什么样的男人适合结婚
什么样的专业适合女孩
生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
诸如此类。
从一开始,女性的道路就被限制住了,倒不是父母存有坏心,只是几百年下来,很多女孩的成长轨道有着既定的路线。
女孩们常常被教育要顺从、乖巧、漂亮、得体、贤惠。
十来岁被教育如何做个淑女;
结了婚被教育如何做个好妻子;
生了孩子被教育如何做个好妈妈;
......
但很少有人告诉她们:
你应该做你自己。你可以有怎样的梦想。你要争取自己的权益。
一直以来,女孩们被报以某种期望。
这个“期望”显然和男孩不同。
尤其是大学毕业后,这个时期的女孩已经完成了某种社会必要的进化,可以按部就班开始人生下半场了。
“你可以回家找个安稳的工作了。”
“你在大城市的那点工资能证明什么人生价值?”
“你的学历会让你找个不错的人家,这已经足够了......”
25岁一到,明明还是黄金期的女孩们,出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无奈迈向另一个轨道。
这个轨道不是她们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长久以来的无形教条让她们的感知驽钝,浑然不觉其中的厉害。
也许是结婚之后,也许是结婚又离婚之后,也许是相夫教子很多年之后,这时候她们再去看看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
当头棒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自己的人生早就停滞不前了。
眼前的自己或许是个好妈妈、好妻子,但对于她本人而言,绝对是个残次品。
她辛苦地加持别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却荒芜贫瘠。
现在的自己是谁呢?
一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就连外界定义的时候,头上的标签也是“全职妈妈”、“家庭主妇”。
后知后觉的,自己的人生被瓜分在很多人身上,过去的理想、追求、抱负,不过是黄粱一梦。
人生苦短啊,所有的委屈、苦楚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想想都觉得憋屈。
几年前吧,我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中,看到过一段话,深有感触。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那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彼时的我读完这本书,还不觉得有多么阵痛,但几年以后。
我见证了太多被钳制的女孩们放弃工作、放弃自我,被推搡着进入婚姻、生儿育女,成为家庭主妇。
我再次品味王小波的这段话,只觉得短短几十个字其实影射了很多女孩的人生。
太多太多女孩被设置生活了,太多太多女孩被设置生活却浑然未觉。
她们顺从地嫁了人,顺从地找了份安稳的工作,顺从地原谅出轨的丈夫,顺从地为了小家放弃了自己上升期的职场。
因此被默认成为女人,好的女人,伟大的女人。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
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
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男人早就懂得,想要快活,就要靠自己。
而女人,上天赐予她们的美好礼物其实早就标好了价格。
女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女人,而是成为的。
当你生了孩子,有了家庭,孩子、丈夫被你照顾的无微不至,你成了“女人”。
社会潜意识里默认这样的评判标准,而那些没有抗争力的女性们,被这些评判标准牢牢框住,毫无还手之力。
自始至终,这些女孩都缺乏一种意识——觉醒意识。
女人不是被男性定义的,也不是被社会角色定义。
女孩的人生可以和锅台分离,可以和柴米油盐分离,甚至是婚姻分离;
女孩不用像个裹脚的小老太太一样在任何一个领胆怯和拘谨;
女孩当然可以成为航天员,那不是男孩的专利;
女孩可以在运动赛场上为国家争光,昨天的东京奥运会上,三金的获得者都是我们的中国姑娘;
女孩可以在“该嫁人的年纪”去求学、去上班、去创业,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她想。
或者你说,我很迷茫,我不知道去成为什么。
没关系,不必为自己贴上任何标签,不必寻找任何社会属性,勇敢去探索前路,做你自己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复制别人的人生。
这篇文章写给所有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的女孩。
请你先以自己为本位询问:
我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
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