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分班后就基本不再调整,因为教育讲究的是静待花开,如果完全将企业的竞争思维套入学校,给未成年引入过分赤裸的淘汰机制,很可能会失去教育本真。现作分析如下:
1.对于班主任,一开始拿到的平均分一样,最终成绩跑出,这是班主任三年带着科任和学生一点一滴耕耘的成果。我校2018级(2021届)的年级第一就出自所谓“普通班”,班主任很骄傲自豪,很珍视,带班也一直很用心。哪个班主任愿意辛苦耕耘的果子被摘走“吸血”,然后收“淘汰”的。长期下去,许多班主任会摆烂,进而拖垮整体校风。
2.我们成年人觉得好的,青春期重视朋辈友谊的未成年人未必觉得好。未成年人的适应能力在高强度的学习下是很脆弱的。每年的变动可能要花半学期来磨合,得不偿失。本人高中在市属重点高中本部上学,当年外市的分校设置了激励机制,尖子可以来广州本部读高三。最后,分到我班的尖子表示,来了本部以后,自己变得“平庸”,受关注度大降,还要适应新环境,很心累,最后高考并没有明显提升。
3.对于被“淘汰”的学生,被贴上“淘汰”的标签,被周围同学指指点点,心理上可能会被摧毁,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甚至道德的行为。
我知道,许多家长的建议是出于“孟母三迁”的苦心。本人初中就读于一“麻雀”学校,学校的操场只比一个标准篮球场大一点点。作为尖子,我考入市属重点高中,成为名校中极其平庸的人。我在传说中“校风不太好”的普通校待过,也在顶尖高中待过,很清楚不同环境是各有利弊的。家长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扔进所谓的“好学校”“好班”就能一劳永逸,那很可能会梦碎。无论环境如何,都建议家长多花精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处变不惊,宠辱不惊;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学习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难,家长要成为孩子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是拿鞭子抽他的人。希望孩子们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