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时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许多人刚认识都会通过加微信的方式来了解对方。朋友圈,更是成了了解微信好友的一个窗口。可是,却越来越多的喜欢对好友有选择性的开放朋友圈,这是为什么呢?
1.有一种表白,叫分组可见
有些人想发朋友圈让某些人知道自己的动态,或者有些情绪需要发泄,以求得别人的安慰。可是,公然在朋友圈发这些,又难免显得自己矫情,于是他们选择了某条朋友圈对微信好友分组可见。
朋友小洁,与同事小宇暧昧已久,可是两人谁都不肯踏出第一步。都说成年人的暧昧,通常是无疾而终。小宇和她已经三天没有交流,她可不想真的就这么回归到同事关系。可又不便于贸贸然开口,毕竟表白这种事,已经不太适合一把年纪的她。
小洁记得小宇跟她说过,自己上学时很喜欢听SHE的歌,因此还被同学揶揄成娘娘腔。小洁特地听了许多SHE的经典曲目,当耳机传来那一句歌词时,小洁灵机一动,将它发表在朋友圈,并设置了只有小宇一个人可见。
第二天,在茶水间时,小宇离小洁很近地帮她拿柜子上的新咖啡,小洁一脸狐疑,问小宇是否有必要靠得这么近。小宇拿完咖啡后,不答反问,我都靠这么近了,你什么时候让我牵手?
原来,小洁发的那条朋友圈是:再靠近一点点,就让你牵手。
2.有一种自卑,叫不让他看
单方面不让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圈,而自己却能随时随地翻看朋友的。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公平的,一旦发现,也会马上对对方屏蔽朋友圈。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被窥视的感觉。
记得上学时,有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暗恋班上一个风云人物。她好不容易加到男神的微信,第一反应就是对他设置不让他看。好友们恨铁不成钢的告诉她,这样会在男神面前没有存在感,她却不以为然。
原来,男神的朋友圈都是一些参加辩论赛获奖,去国外旅游的内容,一看就是优质男的朋友圈。而自己,朋友圈都是一堆对生活的长吁短叹,转发锦鲤之类的没营养的内容,一看就是个女屌丝的朋友圈。
优秀的人都习惯了被关注,对他们来说,对所有人开放朋友圈并没什么。因为忙碌的生活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在朋友圈发布一些负能量,朋友圈对他们来说,只是简单分享下自己的生活动态。
不少普通人却把朋友圈当成了自己发泄的窗口,一有事情就在朋友圈求安慰。对他们来说,对新朋友或比自己优秀的人关闭朋友圈,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当这两类人相遇,优秀的人坦荡荡,自卑的人却有无数个理由自卑。后来,听说男神的朋友圈清人,女孩子因为微信零交流和关闭朋友圈,被清人系统清除了。
3.有一种决绝,叫不看他
朋友圈难免存在一些我们不想与之多交流,但又不好删除的联系人。这时候,他们每发一条朋友圈,就是刷新一次我们对他的容忍度。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对他设置不看他。
栗子迫于长辈压力,去赴一场相亲。对方是一个自视过高的潜力股,坐下来就侃侃而谈自己的优点长处。栗子对这类高调的男士从不感冒,她喜欢的是那种低调谦逊的。可是,对方又是妈妈朋友的儿子,只好留了微信,找个借口匆匆离去。
加了微信后,相亲男可以说是翻遍了栗子的朋友圈,还时不时自己发个朋友圈来回应栗子。栗子不堪其扰,只好对他设置了不看他。看不到相亲男的朋友圈,栗子可算是清净了不少。
相亲男也并不是无脑,后来发现了这一猫腻,明白了栗子的意思。也就自己删除了好友,和妈妈表示双方不合适。对于相亲男的知难而退,栗子感激涕零。
成年人的拒绝,要给对方留好余地。最高明的拒绝,是让对方先拒绝自己。不看某个人的朋友圈,让自己的生活少了一些烦恼,也让对方知难而退。毕竟,要老是在朋友圈隔空喊话,却收不到回应,难免尴尬。
朋友圈是我们对外的窗口,用机智的办法选择这个窗口开多大,对哪些人开放,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些社交难题。灵活设置朋友圈,有时候也可以让朋友明白我们对他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