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6 周五 元宵节 雨 8-11度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据天文科普专家提醒,今天日落一小时后和子夜前后皆是赏月好时机。今年元宵节的元宵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望)出现在27日16时17分。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食品,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佳节,作为元宵节的主要食品——汤圆,一向被人们赋予了“团团圆圆”的美誉,无论是汤圆糯米粉高糖的外表还是高糖高脂的汤圆馅儿,对于糖尿病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搞不好血糖就要蹭蹭蹭地往上蹿,于是糖尿病人开始犯迷糊了:这汤圆到底吃不吃?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汤圆?
血糖控得好可食用2~3个
专家介绍,对于那些想吃又不敢吃的糖尿病人,只要注意好了以下几点,适当地吃一点汤圆,还是可以的。
首先,那些本身有良好的血糖监测习惯,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好也比较稳定的患者,选择在两餐之间以加餐的形式食用2~3个包馅汤圆或者20~30克不包馅汤圆,不要把汤圆作为主食。吃完汤圆后,最好有一个小小的餐后运动,如散步、做家务等。这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既满足了愿望,也避免了引起血糖大的波动,可谓两全其美。
对于那些血糖暂时离达标范围比较远的患者,如空腹血糖>9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3毫摩尔/升的患者来说,为了不让血糖坐过山车,建议还是先把血糖达标这个小目标实现了再说吧。
主餐吃汤圆减少其他摄入
其次,如果确实想在主食时间吃汤圆,咋办?既然吃了汤圆,那么就一定得减少其他的摄入作为补偿。比如,吃2~3个包馅汤圆或者20~30克不包馅汤圆就相当于半小碗米饭;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蔬菜如绿色叶菜等的摄入,倾向于进食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黄瓜、花椰菜等,避免再进食其他淀粉类食品和油腻食品,控制摄入食品的总热量。
吃完饭后,略做休息,然后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等,保持能量的摄入和支出达到动态的平衡,这样的控糖就是一门完美的艺术。
给宝宝吃汤圆需要注意些什么?
1.宝宝2岁以下别吃汤圆
2岁以下的宝宝,强烈建议不要吃汤圆。汤圆一般以糯米粉为食材。糯米中含有较多淀粉,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尚未成熟的小宝宝来说,吃汤圆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而且糯米比较黏,两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在进食元宵的时候粘在食道上阻塞呼吸道。
2.宝宝吃汤圆不宜过多
汤圆中多半加入了过多的糖分和油脂,对大人来说热量都很高,即使是号称“无糖”的产品也并非真的无糖,对于小宝宝来说更是不宜摄取。对于2-6岁的学龄前儿童,建议可以少量地吃些汤圆。
3.宝宝吃汤圆要慢慢吃、小口吃
6岁以下儿童的消化功能都还很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汤圆时也不能过急。给孩子吃汤圆时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1/3-1/2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
如何选购元宵(汤圆)?
选购新鲜元宵(汤圆)时,外型应色泽鲜亮,若出现色泽暗淡、发灰、霉斑、糯米粉变红(配有红色粉料除外)等情况,则说明糯米粉品质不佳或存放时间过长;闻其气味应有糯米粉和馅料的香气,而不能有霉味、酸败等异味。建议尽量选择当天制作的元宵(汤圆)。
选购速冻汤圆时,选择包装袋内冰渣不多,色泽均匀、鲜亮,没有明显粘连,形态完整,没有裂口、明显裂纹或脱粉现象的产品,速冻汤圆应冷冻保存,以防酸败变质。
家庭自制元宵(汤圆)可直接放入冰箱速冻,食用前取出一次食量,不需解冻直接煮熟煮透即可,自制的元宵(汤圆)应尽快食用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