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有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留不住的人,抓不住的事,我们要学会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可为什么有人愿意沉浸在过去呢?
可能心有不甘,认为以前的种种失去对自己来说是巨大的损失,那是人生圆满的一部分,自己却轻易放弃了。
可人生哪有什么圆满,不圆满才是人生常态。
今年35岁的唐尚珺因“高考十五次”走红网络。
2009年,第一次高考,三本不到, 他拿着父母卖甘蔗,为他准备的大学学费选择复读。
第二年,超三本几十分,学费贵,不上。
第三年上二本线,分数选不了好的学校。
第四次,志愿没填好,第五次,直接报了北大但没有录取。第六次,563分。
第七次,接到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直接拒绝。收到吉林大学录取通知书,调剂专业不理想。
2016年第八次高考,考出625的高分。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虽不是他心中的中国科技大学,但在老师一再好言相劝下,“其实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没那么大。”他决定去读大学。
家里人在得知情况后,尤其父母都为他高兴和骄傲,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父亲患了肺癌晚期。
有一所复读学校拿出10万元奖励,在学业和亲情面前,经过权衡,他选择复读。
他说,部分奖金给父亲化疗,放弃中国政法大学,无悔做这个决定。
在别人为他惋惜、不解,各方声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他又一次次走向复读的路程。
今年超一本线119分被退档,他宣布继续复读。
董宇辉说,翻篇,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总抓着过去不放,对委屈和伤害耿耿于怀,在那些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上消耗自己,就是将人生拖入死循环。
在我们眼里,唐尚珺多次被重点大学录取,却因各种原因与大学失之交臂,实在令人惋惜。
时光悄然流逝,他从那个不服输敢拼的少年,到如今的三十多岁,依然活在高考中,活在为自己圆梦的循环中。
过去不可追,失败和成功没有具体的答案,或许他看自己是失败的,在我看来,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成功,但对他,每次都是遗憾,他必须补上那点遗憾好像才叫圆满。
这个代价太大了,他拿人生在画圆,人生没有圆满,其实都是在试图缝缝补补。
看过一个故事。
一些人驾船出海,船遇巨大海浪,有位幸存者漂到一座孤岛。
尝试离开失败后,他索性让自己适应岛上的生活,先活下来再说。
他找木头搭建简陋的小屋遮风挡雨也能存放物品。
有一天,他出去寻找食物。回来后发现,小屋意外着火,浓烟滚滚,火势通天。
随之消失的还有他储存的物品,这一刻,他很绝望。任他怎样哀嚎也于事无补。
第二天一早,他发现一艘救生艇来救他。他问船员,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对方回答,我们在远处,看到这里冒出的浓烟。
看似生路无门,或许正蕴藏一线生机。有句话讲,如果事与愿违,一定另有安排。
事情发生,不到最后一刻,你都不能断然判定它的好坏。
《念秋》有言:月在该圆之时还是要圆的,该亏了谁也挡不了,顺其自然,便是自然人生。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始终要明白不圆满才是人生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