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空空之外》
雪漠著
发愿也是一种超越当下的追求。它是利众的,它无关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等,托尔斯泰想通过文学和其他方式来改变世界,孔子想传播“仁”,实现救世的目的。他们虽然为了利众,但最大的获益者其实还是他们自己。
因为,利众行为的反作用力强大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在利众的过程中完善了人格、升华了心灵、提升了价值,成长为大作家和圣人。这种利己是最大的,也是最究竟的。所以,修行人想要解脱成佛,就要有利众的大心。有大心, 发大愿,才会有大行,方会得大益。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悟有情”,或指已经觉悟的有情众生,或指让有情众生得到觉悟。后者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语言,讲经说法,传播真理 ;二就是行为,用利众的事实来说话。不过,话说回来,所有的说话最终都必须落到行为上去,没有行为, 就不可能真正地觉悟有情。
相反,很多没有这些概念、不懂什么是菩萨、甚至不一定信佛的人,反而会无意中积累大量的功德福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无求,他们既不求功德,也不求福报,利众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这时,他们的行为带来的反作用力,反而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修行人,赢得了千古不朽。为啥?因为,他们非常纯粹地信仰大善,他们其实是真正的信仰者。
古人认为人类可以用三种方式实现不朽 :第一立功,建立不朽的功德,比如香巴噶举中建桥建寺的唐东喇嘛 ;第二立德,成为一代大德,为他人树立德行的典范,如释迦牟尼佛,当然,释迦牟尼佛是立功立德又立言,以人格魅力赢得世人千年来的赞誉和向往 ;第三立言,著书立说,利益众生。
虽然佛不断强调诸行无常,但也提倡建立不朽的功德。它就像真理一样,是人追求信仰的基础。当你不愿沉沦在镜花水月般虚幻的生命状态中时,就会追求不朽的功德。
我曾用“大痴”来做自己的号,因为我所做的一切——在无常中寻找永恒,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在虚幻中实现不朽——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人也问我,既然你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为之呢?我告诉他,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来的,所以,我愿意花一辈子把这件事做好,演好我该演的戏。至于这戏中的一切,我并不执著。
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了大的方向,也就是发愿,就不要执著于每一个细节,既要做好,又要随缘任运,这就够了, 但也要注意,随缘任运,并不代表毫无原则。
我从小就有明确的发心,立志成为一名对人类、对世界有益的作家。因此,我放弃了许多与这目标无关的东西,包括一些赚大钱的机会,我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这个目标奋进着。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