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日都意味着开学之日。在记忆中,从有学上起,就有了9月1日。今年的9月1日,不再是那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没有学上了。哪怕是以后再上学,亦或再踏进校门从事工作,9月1日也不会再具有如此特殊的意义了。
“9月1日开学”,还没到9月的时候,邻居和家人就吆喝起这件事。儿时的小镇住着各样的人,煤矿工作的、教书的、开店的、卖菜的、卖药的,各司其职,上下学都要路过这些工厂、店铺、学校,小学离家很近,孩子们都结伴而行,鲜有家长接送,也没有哪个孩子害怕单独回家,家长们也不担心孩子回不了家。哪怕是放学不回家,去同学家玩,家长也会在家多等一会看孩子会不会晚点回家。
不过9月1日不一样了,因为第一天开学,很多家长们都会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幼儿园升学前班的,学前班升一年级的,四年级升五年级的。虽然暑假作业都在最后几天潦草地补完,担心被老师呵斥,但一想到来学校玩耍,每个孩子脸上还是洋溢着笑。理了新头发,背了新书包,带着新文具,见到了新老同学,开始了新学期,一进门老师就让写起新学期计划,一开学感觉一切如秋天的天,干净、明朗、高而空灵,从零开始。
一年一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开学之日。开学之日成为了一种目送,一种陪伴。孩子一天天长大,小升初,初升高,大学到研究生,这一个个开学之日,一遍遍地印刻着从零开始,刻画着家门口、校门口、车站口的那个身影。“秋侵人影瘦,霜柒菊花肥”。秋天的人影颀长而消瘦,诉诸离别。13岁那年,第一次离家求学,25岁毕业,离家12载,一个生肖轮回,回家的次数在减少,回家的里程却在增多,中学时晚上会在床上想家,盘算着下一个回家的日子。通讯的改进和交通的便捷让距离变得廉价,如今已褪去了当年的思念之情,中秋节也不再会傻望着圆月,只留下对故土的童年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