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学在即,家长纷纷发状态,感慨和平宁静的日子要结束了。有的家长回复,我们从一周前就结束了,到现在才开始补作业。
然后,群里的老爸老妈以暑假作业为论题,展开了愤怒的吐槽,深深的无奈,以表达对新学期辅导作业的恐惧,惆怅以及自我鼓励的口号结束。
经常看到对父母辅导作业抓狂调侃的网文:
妈,快送我去辅导班婚前是淑女大声都不会,现在瞬间就是泼妇一般,每次写作业声音都能吼劈叉...爸爸说,你起来,五分钟后比我还大声,我俩只能互相中场休息,告诉自己耐心耐心温和温柔(泪流满面)
风吹雪落*: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做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
从情绪上看,大多是愤怒吼叫,从而气到崩溃,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看似夸张的调笑,背后都有眼泪盈眶。
有人说,凡是经历一段时间辅导的家长,大都会有一种荣膺哲学家的感觉,顿悟:辅导作业就是一种无尽的重蹈覆辙,跳不出的死循环。
因为跳入了死循环,所以情感上已经崩溃,身体就跟着垮了。父母已经如此,孩子呢?他面对着父母的愤怒,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他脑子里想的全是——作业真可恶,它让爸妈面目狰狞。
孩子很少想到“我的行为——父母的态度”这种因果关系。更多在乎的是“我的作业——我的父母”,比起作业,他更在乎你的态度。
2.
儿子语文课都要读课文五遍并签字,有次我在看书他在读课文,前面读的啥没记住就听见:秋天来了,挂花开了......我一愣问啥花开了?他说挂花!我火一窜,大吼:挂花?挂花?挂哪呢话?他弱弱的说挂树上......我没忍住......
上面这种情况是不是见怪不怪了,很多父母说是孩子粗心不认真。其实当父母陪读时,孩子出现错读、漏读的现象,你该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首先看看是不是存在“饿气孤累”,然后分析背后的原因。
西格尔说,孩子犯错大都是因为他感到举步维艰,强烈感受自己还没有能力掌控一切。
这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知受限,产生挫败感,从而表现出生气、沮丧或者失控发脾气。
哪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他不过在间接传达一个信息——我需要帮助。这里的帮助可以泛化为关注、安慰、共情,直白的说就是需要情绪上的安抚,需要一个和平的心境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啊!
而父母呢?就躲在死循环里面不出来,孩子就跟着反复无常。
最后父母无望,把孩子丢给作业辅导班,大家都吐了口气。
然而经常有细心的父母发现,在作业辅导班的孩子,成绩并不如意,如意的也就刚报班的那段时间,反而衍生出更多的坏习惯——撒谎。为了逃避,辅导班和家两头瞒,学校问责,互相推诿。
跳进死循环不是父母的错,错就错在你没有努力找出口,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痛苦的作业辅导,你焦躁,你抱怨,你生气,可就是不改变。
为什么孩子在刚报班的那段时间成绩有所变化,因为他在给自己找突破口。在被送去辅导班,孩子脑子里想的是什么:爸妈不管我了,是因为我太笨了。他们不管我了,我感到没人要了。在辅导班,我可以从头开始,可以努力获得父母的喜爱。这里的老师一开始总是会鼓励我写完作业。
都说父母言传身教,你以为孩子从你身上学的是对别人的态度吗?不,是对他的态度。
如果对待他人和孩子态度截然不同,那糟了,他会从你身上学到变色龙,两面派。
没有作业,你面带微笑,无微不至地呵护他。有作业,你怒眉倒挂,气急败坏地指责他。孩子会想,我爸妈爱的是我吗?有没有作业,我就在那里。
他会打心眼里憎恶作业,是作业让爸妈讨厌我的,作业真可恶。这和老师用劳动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是如出一辙。当然,如果因为学生乱扔垃圾而采用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另当别论。
3.
怎么改变呢?
每次我们跟朋友诉苦,总有朋友好意劝说自己,你替对方想想,或许他怎么怎么样。相信大部分人听了会更堵。
我诉苦的目的是寻得共情——让你和我一样体会我的感受。你还没体会就站在了对方营地,我能不更郁闷吗?
情绪上已经不认同,我当然不想听你接下来的建议了。
孩子也是如此,他在写作业时坐立不安,目光散涣,只是想让你感受他的感受,认同他内心的需求——我现在需要帮助!然后和他一起寻求出口。
你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懒,故意的,笨,那你带着这种情绪辅导孩子,孩子会感受不到?气场上已经压倒一切,他内心恐惧担心,时刻想着你的反应,怎么心平气和地写作业?
当然,即使你假装没有这种情绪,也不行,虚情假意只会让孩子想——看吧,我就知道我爸妈不会坚持三分钟肯定发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