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个人越到老,会越看重财产。一则因为没有了赚钱能力,坐吃山空,没有安全感;二则虽然儿孙满堂,但各自成家立业,平日里各忙各的,不一定能“常回家看看”,嘘寒问暖,老人自然容易感到孤独,孤独久了,也就有孤苦无依之感,越发觉得只有手里攥着的钱才靠得住。
加上,老一辈人都是穷过来的,一直以来,恨不得一分钱当作两分钱花,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大多有些积蓄。
一个人的童年幸不幸福,取决于父母;晚年幸不幸福,则取决于子女。到了生命的晚期,大多会绵延病榻,需要儿女的照顾。“久病床前无孝子”,到了七老八十,老人不要紧攥着积蓄不放,一不亏待自己,如果还能吃得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治病,更要舍得花钱,千万不要担心住院花费大,病情稍微好点,就急着出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财产分配,子女要一碗水端平。“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重男轻女,或者儿子之间、女儿之间,厚此薄彼,会引起子女对父母不满,对父母尽孝心尽责任时,子女之间会互相推诿。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老人自己。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得开的老人,可以把子女召集起来,公布自己的积蓄,表个态:我生病时,谁对我照顾得好,将来,我死了,给付出多的儿女,适当多分一些遗产。在生时紧攥着钱,舍不得给后人,将来死了还不是后人的!不如在生时,就奖赏对自己孝顺的子女。甚至,在自己神智很清醒的时候,就立下遗嘱,遗产分配得清清楚楚,免得死后,子女们争执,伤了和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