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周岁,又到一年寒假,快过年了,除了生孩子那年没有回家过年,每年都回家过年,不管远在千里,不管是否孤身一人。今年回家有点不一样,先到南昌找在读研究生的弟弟玩了一天,再回上饶待了一天之后才回镇里。几十年了,镇里一点也没有变,仍是几层的小楼,破砖烂路,两边小商小贩摆摊卖东西。下车不知道踩了哪里的水洼,穿的白色裤子后边溅满了黑泥点,黑糊糊一片又脏又难看。我下意识去擦,结果越擦越脏。擦着擦着,忽然转念一想,不用擦了,裤子会弄上泥水,这不就是是家乡的样子吗?记得小时候,爸爸还没有出去打工,耕田拉犁,上山砍柴,哪一样不是泥土裹衣?如今裤子粘上泥土,这不就是小时候情景再现的风景吗?这就是家乡跟我来了个最淳朴的问候,最诚挚的拥抱。这样想着,我竟抿嘴一笑,心想开处,就是风景。
家远在千里,没有直达的火车,春运又不好买票,过年回家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是有难度的。孩子不愿意跟我回去,我要和孩子分开半个月的时间,周转火车,等车,坐车都是很煎熬的事。回到老家,也是不好过的,南方没有暖气,对于我这种在北方生活多年,早已习惯北方冬天有暖气的人来说,南方的湿冷是特别难熬的。老家偏远,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淋浴洗漱等诸多不便。刚开始的那几年想到这些困难,想着要不别回去了,那么折腾回去也就待几天。真的到了快过年了,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还是咬紧牙根,拎包回家。如今早已习惯了南来北往,而且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担心犹豫。如今到年根底下,我反而很期待回家。像候鸟一样迁徙,沿途感受不同的人和物,真是别样的风景,离家很近的人根本体会不到我的心情,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体验。这样想着,我竟觉得回家旅途是那么亲切多情,是徐徐铺开的画景,画里都是我儿时的记忆。
家里的亲戚,乡亲邻里不是我回家的原因。我的家只是那一家四口,爸妈,弟弟和我。因为多种原因,我和弟弟基本不走亲戚,不窜邻里的门,回家就是在自家的二层小楼里窝着,陪着爸妈而已。一年365天,分别是常态,相聚是极其短暂。我至亲至爱的家人们没有细腻的表达,温情脉脉的时候。爸妈的关心和爱都是在管教的语言下表达的。尤其是妈妈,小时候我经常和妈妈顶着干,没有体会母爱似水的温柔。但这不是说妈妈不爱我,相反,妈妈爱我,深入骨髓。儿时,家里穷困,妈妈总是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一米多高的湿纸去草地上,晒纸收纸,烈日下暴晒,暴雨中淋雨。只要是能挣钱,妈妈总是用她笨拙的手,做出最快的速度,挣钱给我和弟弟上学。在我们那个村,以前多少人认为女孩不用读那么多书没用。而我的妈妈却破例,不管多累,多苦,只要我学习好,她就无怨无悔地用汗水泪水养育着我和弟弟,让我们走出大山,将来不要再跟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深情却不柔情的妈妈。妈妈的不柔情,也是我从小就不理解她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我妈妈只要我做错一点事,她就可以喋喋不休,骂上一整天。小时候我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妈妈这样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我,我从来没有跟妈妈撒过娇,不知道撒娇是怎样的感受,有时候特别羡慕别人有那么明理温柔的妈妈。就这样在骂声中,棍棒中长大的我,至今也不知道如何撒娇,不知道怎样柔情似水,相反活成的样子越来越像当年的妈妈。有一段时间,我是多么怨恨我自己,埋怨我的妈妈,怪她为什么眼里只有鸡毛蒜皮,根本不问我的心里想什么,为什么总是打我骂我,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温柔的妈妈。而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自己也是五岁孩子的妈妈。才更理解妈妈,理解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不能埋怨任何人。相反要不是妈妈,或许我也只是那个出去打工的女孩。如今的如意与不如意,都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既然无法改变,就要用心接受,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想着,我再也不会去怨谁,生命里出现的,都是它应该存在的,它就像四时的风景,哪能一直春意盎然,寒冬萧索不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吗?
心想开处,便是风景,这也让我想到自己的婚姻,婚姻里我的不如意,不高兴,以及自己的强势。对待自己婚姻里的另一半,我有多不满,就有多耍性。年复一年,这样的婚姻我居然撑过了五年之久,孩子也已五岁。婚姻的不如意,直接也影响了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意,她只觉得爸爸是爱她的妈妈的,而妈妈却一直嫌弃爸爸,妈妈是那个咄咄逼人的妈妈。以前我的父母劝我不要远嫁,我不听,所以今天的一切或许只是惩罚。而如今,我的父母劝我要以家为重,对另一半好一些,因为做人要善良,不可伤害别人,更何况我还有孩子。年龄越大,耳根越软,再也不像当年那样倔强任性。父母如今的劝告,我应该是听进去了。过完这个年回去,我努力想开些,想想另一半对我的好,努力对他也好一些。毕竟以前那么多想不开的,最后不都想开了吗?婚姻里的不如意,也许也能想开,逢遇明朗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