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禁止转载)
4月26日,一名来自贵州毕节的小男孩,在吃完烤肠后将竹签含在嘴里玩耍,中途不慎摔倒,一根足足20厘米长的竹签瞬间刺穿舌头,通过口腔后壁插入颈椎,几乎进入了颅内。 男孩连夜转院至贵州省人民医院,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暂时排除了颅内感染的可能性,目前正在医院进行住院观察。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让我们胆颤惊心,心痛不已。灾,源于疏忽,意外往往就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疏忽的地方。一根小小的竹签,也能酿出大祸,所以安全无小事,随时都应该谨小慎微,防患于未然。孩子生性活波好动,缺乏安全意识和识别危险的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充分起到监护人的责任。
第一:言传更要身教
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孩咿呀学语,懵懂记事开始,安全教育就始终跟随着家庭教育的步伐,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言传更要身教。大人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是小孩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的以身作则,尤为重要。 家长平时就应该率先给孩子树立起典范,容易出现危险事故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在小孩面前尝试,并且耐心给小孩讲解,这个有危险,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去做。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玩那些危险的东西,小玩具,例如一些尖锐的东西,牙签,棍棒之类的,还有一些纽扣,硬币,弹珠之类的,更不能随意往口中放。
第二: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看到水塘,小溪时,就要跟孩子强调水边不能去,会有危险;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指着来往的车辆,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让孩子多看看各种安全警示牌,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怎么做是危险的,不可取的。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家长要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实地场景讲解,让孩子更好理解,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每次看到事故时,问问孩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借此发挥警示提醒。
第三:情景模拟
通过游戏、故事去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对于3~6岁的孩子,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情景剧,用拟人的方式来传授安全知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危险,能够及时判断自己所处的形势并采取自救措施。还可以借助于一些动画片、警示教育短片,让孩子清楚知道,一个人在家时候,陌生人敲门怎么办?玩火、玩水、爬阳台可以吗?通过这些动画片、警示教育短片,让孩子在脑海里认识到什么是不可触摸的“禁区”,一旦做了那些错事,结果是可怕的。
第四: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把握度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把握度。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保持平静和镇定,不要过于战战兢兢,恐吓孩子,更不要让小孩活在自己的焦虑情绪之下,这对于小孩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言语警告也应该注意分寸,如果过分灌输“陌生人危险”的信息,夸大危险性,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经有个孩子因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结果错过了营救队员。如果孩子问到一件让他恐慌的事,要解释给他听,但是不要再次吓到他,给孩子及时的安全感。解释过后,问问孩子的想法,及时纠正和驱除那些错误的想法,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父母永远都会保护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头条号“学生安全教育宝典”,让我们一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平台抄袭转载,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