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动,你还记得吗?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关于中师三年,哪些是你还不曾忘记的呢?
1999年4月8日,班内组织《父爱、母爱无价演讲比赛。
1999年11月7日,班内组织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背诵唐诗比赛,以背诵首数为得分依据,分别评出名次。
班内组织讨论会,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主题,联系观看过的残疾人演出。
支部活动举行演讲、跳棋、象棋等比赛。
从本学期12周起,每天晚上进行二十分钟说话训练。
班上开展过的这些活动,你还记得吗?如果不是班报上的记录,我也记不那么清晰了。
只记得那时候很注重锻炼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这或许一方面是考虑到他们未来也要像我一样站上讲台,或许是因为自己本就是个不善言辞又在学校缺乏锻炼的人。所以总是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大家锻炼,记得当时还念过《发出声音总是有用的》这篇文章给大家听。是的,发出声音总是有用的,哪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声音,都是成长,最可怕的是沉默。
那时候中师生也要上晚自习,但是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自习,不像现在的中学,晚自习都被占用来上课了。
他们的晚自习做什么呢?大概是做当天的作业、看课外书、写诗、搞活动等。每周都有一个晚自习是用来搞活动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抽题式即兴演讲,小解同学抽到的题是:“如果你的学生小丽不来读书了,你去家访,你会怎样做家长的工作?”小解同学开口一句:“小丽她妈呀!”把全班同学逗笑了,有学生打趣他说:“你是小丽她爸呀?”更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青春大概就是这样的,教室里某个同学讲了一句好笑的话,笑声便哗啦一下爆发了,每个人都嘴角上扬,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世间的一切离合悲欢仿佛都与自己无关。
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没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诱惑,学生们每天都在校园里,课余时间发展些业余爱好,比如练书法、打篮球、下棋、写诗等,许多同学都多才多艺。
在中师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在来看,这才是理想的教育。
从中师教师转型为一个高中教师,我也总是在应试教育中争夺一点点时间和空间,带着学生读书或者利用晚自习进行一些语文活动,之所以能坚持这样做,与我曾经是一个中师老师的教学经验分不开,我始终认为,教育着眼的并不仅仅是分数,还有人生。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晃另一个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感谢曾经那个心怀教育理想的自己,也感谢曾经教过的那一班学生,我们彼此陪伴,度过了一生中难忘的三年。无论现在那些当时种在心中的种子是否已经生根发芽,还是早已凋零,都是不可替代的青春印记,你不能否定成长,正如你不能拒绝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