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19.一切因人而起,又因人而终

519.一切因人而起,又因人而终

作者: 迟道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05:55 被阅读0次

    以前的教育专家很少,教育是文化的事。现在教育专家很多,各种各样的教育技术技巧,有时还上升到教育艺术,但总感觉教育还是无能为力。为什么?我的观点是,其一是文化没有了。文化没有,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重新开始,又没有新的文化形成,那么乱象纵生就不足为奇了。

    文化从来都不是靠记背就可以传承的,文化传承必须诉诸于实践,这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实践的意义就是去其糟粕,取之精华。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所谓精华和糟粕了,统统弃之,因为精华值不了几个钱,又不能当饭吃,又没有用,精华又不能让人享受,精华更不能满足任何物质欲望。因此,弃就弃了吧。

    不对,弃完了,还有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我们什么都没有了。错,我们除了文化其他什么都有。其实对于现状来说真的不需要什么文化,你说一架机器需要什么文化,每个人都只是机器的一个零件。我们的教育就像一个大型的铸造机器零件的模型,每个零件有特定模型,追求整齐划一,要什么文化。

    文化铸就不了文明,注定是要消失的。任何文化是经不起时间的洗礼的,时间会让文化荡然无存。只有文明才能抵挡时间的洗礼,使之光辉灿烂,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当然,事在人为,只要人不想作为,又或是过度作为,文明也无能为力。时间终究只是人观念性存在,只要无视时间和空间,一切将荡然无存。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一切因人而存在,一切因人而不存在。

    因此,把人作为这个世界的主体,就要以人为本。如果把人当做世界的客体,抹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为这世界服务,那就无所谓文化和文明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成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让人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且能够造就文化,持续地输出文化,这样文化才会延绵不绝。从文化中来,到文化中去,再造就文明。

    没有哪个时代是这么重视教育,而又对教育无所适从的。除了文化原因,还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就是个体觉醒性和群体盲从性之间的矛盾,即个体性和工具性的矛盾。社会给予个体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教育给予人的东西却很单一,教育仅仅只是剩下成为人的一个谋生的手段,又或是仅仅只是突破阶层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教育是功利的,功利的教育,造就功利的人,功利的人利益至上,利益至上的结果就是抹杀个体性,个体屈从于群体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前提下,人就会放弃独立个性,独立思想,而去服从这样一种手段。这样一来,人即手段,人即工具,即使再多的选择放在你面前都是多余的,你终究会迫于无奈选择盲从,这是人的劣根性。因为环境的不安全感,不得不使个体选择和群体保持一致,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这是最安全,也是最为轻松的一条路,须不知,无形之中他们已经成为工具性的盲流存在了。但是当内心觉醒的时侯,又是痛苦的,因为仿佛没活过,这是他们心不甘情不愿所做的选择,也是他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教育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尊重个体需求,从而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而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建模什么人,如果是这样,生产机器人就可以了,还要什么人呢?

    从微观角度上看,个体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人的意义不是外在赋予他什么,而是内在赋予这个世界什么。如果都是外在赋予他们意义,就丰等于没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和学生心理出现大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外界施加给他的东西太多,渐渐地他们会发现,他们只是一具行走的空壳,那么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开始内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力,到内心渐渐走向荒芜,这是令人绝望的。

    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就是人是有天赋存在的。天赋就是我们人内在的最根本需求,发现和激发人的天赋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而不只是传授那些应试知识。而不是造就一个个学习机器,而后又成为社会运作的机器。

    总之,教育需要激发人真善美的人性,而不是激发人的物性。一切从人出发,父母把孩子当人看,学校把孩子当人看,社会把人当人看,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19.一切因人而起,又因人而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lg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