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都优秀,更过分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独裁已经过去?它不会卷土重来,它离我们很远?
极权主义说:“错,我控制你们只需要五天时间。”
电影《浪潮》讲述的是发生在高中校园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教师罗斯想通过课堂实验使学生切身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
为了实验他成立了 “浪潮”组织,提出一系列组织口号,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组织里的纪律......
学生因游戏的心态而都自觉、绝对地服从着这些命令。
后来这些学生开始暴力威胁他人加入“浪潮”,并且互相监视和揭发,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境地。
学生们如何从散漫的个体结成暴力组织
1.把人角色化
心理学上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是指人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做出疯狂的举动。
实验之初,工作人员将实验室改造成了一所监狱,给每个“牢房”的门前都装上了钢铁护栏,还配有牢房的监号。
随后,通过招募选定了2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津巴多随机把这些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看守,一组扮演囚犯,所有人都没有经过训练和指导。实验开始时,囚犯被警察从家中逮捕,被戴上手铐、蒙上双眼,进入模拟监狱后,马上被脱光衣服进行搜身,每个人只被允许穿带有编号的囚服,脚上还要戴铁锁链,用来提醒囚犯的身份。被分在看守组的人,则换上了统一制服,并配有警棍。他们不能用警棍打犯人,但却可以用其他言语、体罚的方式维持监狱秩序。
结果,仅仅过了一天,被测试者们就适应了监狱的环境,他们都深入角色做出了疯狂举动:看守开始虐待囚犯,囚犯消极得想要放弃。原本计划进行两周的实验,在第六天就不得不终止,因为实验已经完全失控了。
实验揭示出,一旦给你安排上了什么社会角色,你就很可能自然朝着那个角色的要求去发展自己的行为。
人心,会极大的受到环境的影响。
2.树立权威
从最简单的号令,逐步树立权威。
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坐姿练习,以期培养起同学们的纪律意识。继而又强调团结,号召大家要有集体主义精神,要互相帮助。
简单的练习与要求对早已散漫成性的高中生来说【欧美国家的高中和我们完全不同】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老师之后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口号,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高喊;设定了一套格式固定的课堂问答【其实就是回答问题先举手,回答时要站起来】,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循;统一服装,袖标或者是某个特定的动作。
这个步骤的关键是参与门槛低,绝大多数人能做到。
做不到的人将被冷落。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权威的实验是这样的,1963年,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耶鲁大学开展了无条件服从实验。
他首先设计了一个电击器,它有30个开关,每个开关代表不同电压,从30伏开始,每15伏为一个单位递增,一直增到450伏,在一些关键的等级上,还被贴上的标签。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装置只是看上去很恐怖,实际上它不会产生任何电流。
米尔格拉姆让招募到的志愿者根据研究人员的命令,来控制这个电击装置。研究人员假扮成老师和学生,学生被绑在了椅子上,胳膊上通上了电极,和那个电击装置相连接,随后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交代了任务要求,让学生记忆各种单词,每出错一次就将电压强度提高一级。实验显示,在40名志愿者中,有26个人使用了450伏的高电压,他们对于老师非常坚决的命令,选择了绝对服从地执行。
这个结果证明了,在特殊的场景下,人会出现无条件服从倾向,甚至最终丧失理智。这种理智的丧失,在一些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当中,往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3.寻找绝对敌人
绝对敌人---不是我们的人,就一定是敌人。重复而简单的口号。特别简单的世界观解释系统,最好是非黑即白的。
和敌人斗争,可以增加本集团的内部凝聚力和活力。可以把自身的一切失误、困难、挫折归因于绝对敌人,这就能推卸责任,让自己保持永远正确。
有问题,更能找外界的原因。出了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德国纳粹过去就是绝对的仇视犹太人。
影片中,老师利用和隔壁班的比较,就顺利的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在历史上基督教也曾利用这种方法,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基督教的敌人,跟利益没关系,跟敌人具体的行动也没关系。只要你不是基督教徒,你就是异教徒,就是敌人。而且只要是敌人,就不可讨论,不可妥协,无可商量,必须斗争到底,至死方休。
基督教则是一种普世性的宗教,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目标是要传教到全世界,彻底消灭异教徒,而不可能与异教徒和平共处。斗争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信徒终身的使命。
这样做,对于基督教的凝聚力有非常大的好处。
4.用集体建立同盟
强调集体的力量。让每个人在里面找到归属感,鼓励大家互相帮助。
集体主义程度越高,人的孤独感反而会越低;在个人主义非常强的地方,人们虽然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很多时候难免会有更强的孤独感。
在西方,本就是强调个人主义居多,而且加上心理学的从众效应,即人越多,大家越不问青红皂白的倾向多数人的选择。
建立起来的“浪潮”组织,所有成员一律平等;规范了“浪潮”组织成员之间见面彼此要行礼问候。凡此种种,同学们大都群情踊跃,乐此不疲。短短几天过后,同门从仪表到精神状态都有了巨大变化。
我们喜欢那些跟我们一样的人。这是人天生就具备的一种倾向:婴儿会更多地冲着面部表情与自己相符的人微笑。
老师又发布了一道招募新成员的指令。在“浪潮”运动的中坚成员的推动下,“浪潮“运动迅速波及整个中学,甚至影响到其他中学。“浪潮”成员甚至发生了对“浪潮”颇有微词的同学大打出手的情况。
一起完成任务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结盟,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在行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默契和认同感,这会增强同盟。
朋友、校友、老乡,甚至是同国籍的人,这种同盟身份会让对方更愿意帮助我们。而建立同盟的前提就是要有敌人或者集体之外的人。
同步行动,和对方做出同样的行为,会增进彼此的好感。共同创作。协力完成某件事,会让彼此更加认同、更加亲密。
结尾
学生们开始对主观问题的深入思考减少,简单和程式化的答案取而代之。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开始完全听老师的安排。
故事的最后以一个大大的悲剧收场。一个组织一旦发展起来,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力。每个人都会在组织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利益链条,那些盲信集权主义的人,都已陷的太深,最终走向悲剧.....
极权主义的罪恶不是自我欺骗,而在于,你只能装一样的睡,做一样的梦。装睡的解药不是醒来,而是各睡各的。
我那时候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毛姆
我们不想控制谁,我们只想做好自己,不盲从,不偏听偏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