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月份阅读书单

三月份阅读书单

作者: 秋青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0:37 被阅读0次

书籍:《白雪乌鸦》《皮囊》

电子书:《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音频:《沈从文自传》《廊桥遗梦》

电视:《士兵突击》

电影:《步履不停》

热点:李敖和他的女人们

01

《白雪乌鸦》书评已写。

《皮囊》:前五个故事(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是在微信读书里看完的,后来受感颇多,发现划线地方太多,文章写得太好,我就响应200万册的号召网购了纸质书,并分三口气看完,结束于今晨九点钟左右。

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亲人、朋友以及时代变迁带给乡村人的情感冲击并最终影响了每个人的命运,带有自传的性质,情感真挚而浓烈,语言朴实又深刻,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清晰看到一个热爱故乡、孝顺父母、重情重义、憨厚老实、努力上进的黑狗达。

回顾全书,蔡崇达的写作有两点值得我学习。

一是他观察生活细致入微,用心体察身边每一个人的命运,并将它们提炼成我们每个人成长路上共同面对的问题。他的故事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二十几年前,回到那个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见到因长大不得不分道扬镳的朋友,道出了很多深藏在我们内心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话。虽然那是久远了的故事,甚至有点过时或者愚昧,但它还是打动了我们,唤醒了我们尘封多年的记忆。生活,就是他的创作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他擅于捕捉人物心理活动,深入剖析每个人的心思以及心思背后的由衷。我们每个人好像被扒光了衣服,赤裸裸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我想他对人性的感悟和犀利的笔触都与他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分不开,成长环境给了他启思,工作经历赐予他笔力。

我和他一样出生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只是他在福建,我在湖北,但我们对乡土的记忆却是情意共通。他写出了我的故乡,故乡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这就是我痴迷的最大原因。

02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两本心理类书。阅读的动因主要是因为家有顽弟,性情刚烈,狂躁不安,每每伤及无辜,殃及他人,他人有三,爸妈姐。每见他发横,无力对抗,只能从书中找药方。

前者中心思想就是要透过表面情绪洞悉对方内心真实的需求,虽然有时候他在发火在埋怨,其实他有情感需求,我们应该先观察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提出需要和请求。

后者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出问题了,原因肯定在于他的原生家庭,家长应先自我反省。幼年时期给了他充足的爱和安全感,他长大了才不会出差错。

03

《从文自传》:沈从文是一个在农村摸爬滚打中长大的野孩子,不爱学堂,爱在街上混,像这样的孩子在大人眼中是没有出息的孩子,但是他却最终靠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步步登上文学的天梯。告诉我一个道理,生活是最好的学校,不是不爱读书的孩子都没有出息,他只是有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创作最原始的动力应该来源于你对生活由衷的热爱。

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他所有的自信和骄傲都是来源于父亲对他的鼓励,但是爱逃学的他一次次伤害了想当将军的父亲的心。但他依然穿街走巷,走着自己的路子。

04

《廊桥遗梦》: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爱情是纯真美好的,就像所有人的初恋一样刻苦铭心。但是我对弗朗西斯卡的选择表示不能理解,她既然已经心出轨了,喜欢上了丈夫以外的人,就已经是背叛了,但她还是忍痛割爱回归家庭,心还在想着罗伯特,这样虚伪地活着难道不累吗?感觉和罗伯特分开后的二十几年里她在赎罪,服侍着丈夫自然死去,儿女成人,但最后在她向自己孩子坦白自己年轻时的出轨经历,不应该是带着一种羞愧的心情吗?她为什么还会理直气壮地跟孩子说,我为了你们放弃了我的爱人,忍受着同你父亲在一起,你们知道我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了吧?我想这是因为在等她的丈夫死去后,她迫不及待地联系罗伯特,但是造化弄人,她被告知罗伯特去了另一个世界时,她多少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责备自己,也责备孩子们,正是因为你们牵扯着我,让我与罗伯特今生擦肩而过,让我抱憾终身。

如果我是弗朗西斯,我希望我是这样的,要不就不出轨,大家只是萍水相逢的知己,懂得分寸取舍;要是出轨了,心里放不下这段感情,那就果断地离开,孩子丈夫不需要你施舍的爱,不需要你没有心的躯壳,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全情爱他们和他们爸爸的妈妈。要是出轨了,心里做了选择,觉得家庭比爱情重要,那么就果断放弃这段感情,求得丈夫的原谅,并从此全心全意和家人在一起。

05

《茶花女》:高贵优雅的上流妓女玛格丽特在遇到真爱之后,变成一个善良、自卑、敏感、脆弱的人,这是他们感情不得善终的最根本的原因。她从阿尔芒父亲严肃坚决的语气中知道他的家人不会接受她妓女的身份,她不可能和阿尔芒长久在一起,她的自卑让她相信早就在她内心埋下的那颗种子——她配不上阿尔芒,她的善良又不想阿尔芒因为她和父亲决裂,所以她只能选择退出。失去爱情的她回归巴黎奢靡的生活就显得有点虚掷时光,甚至自暴自弃了,可是阿尔芒竟毫不知情。玛格丽特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有勇气告诉阿尔芒真相,她的形象是因此纯洁高尚了很多,可这让阿尔芒剩下的日子怎么活。

如果我是玛格丽特,要不就冷酷理性地认识到大家没有结果,不给他希望,不接受他的爱。

要不接受了,相爱了,就勇敢大胆地爱,不顾一切,前方的崎岖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有困难一起克服,不离不弃。可能阿尔芒给玛格丽特的爱不够让她自信吧。

06

《士兵突击》:因为看《文化访谈录》里有一个视频是讲解二十八届飞天奖获奖电视剧,它在里面提到士兵突击,然后一股热情想把它一次性看完。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这一次还是成功地赚取了我的眼泪。虽然电视剧里是一个真空的环境,里面大家价值观一致,弘扬勤劳踏实的精神,但它上升的精神内核却是每个人应该信奉的真理。真理一:无论自己天资多么愚钝,也有成为尖子的可能,从差生到尖子的转变可能就缺一次三百三十个腹部绕杆,外界的鼓励很重要,但自己不能放弃自己;真理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我,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要因为环境而自我放弃,自我松懈。说不定哪一天有招兵买马的机会了,入伍的就是你,不会是别人了。人永远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用,做什么都要先想有什么好处,做你想做的事情,你觉得值得的事情,就够了。

07

《步履不停》:缓慢平静的生活节奏让人昏昏欲睡,再加上语言的障碍,看得十分吃力。但因为画面的精致唯美和温馨,耐着性子看完了。看完后看影评才发现这部电影暗含那么多细节和情感冲突。可以说在现在这个快节奏、大冲突、大动作的电影时空,它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是有一定岁月积淀的人是看不懂这部电影的,我也只是看懂了30%。

08

李敖逝世:在半年前因为韩寒,我认识了李敖,看了他一小部分自传。知道他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但情感世界一无所知。这次李敖去世的新闻铺天盖地,朋友圈关于他的故事纷至沓来。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和胡因梦以及妻子王小屯。翻阅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尤其在看到胡因梦和王尚勤至今都单身,一种悲凉感油然而生。

因为我从这三位,准确来说,两位女性身上隐隐约约看到我的影子,相比之下,我更能从胡因梦身上找到共鸣。不是因为我有她那样的美貌,更不是因为她的名气,而是因为她的性子。从《李敖与我的爱恨情仇》里,我知道胡因梦是一位独立又任性、骄横又善良的女性,她眼里容不得沙子,感情上也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只能接受100%纯洁的爱情,毫无防备的爱情,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爱情,所以在她得知李敖对自己有所防备,并人品遭疑时,她决定结束他们为数三个多月的婚姻。而王小屯毫无保留的纯洁的爱却最终收留了李敖这颗流浪而敏感的心,她不在乎李敖曾经的风流史,也不在乎他生活上的洁癖和高度的自律以及古怪的脾气,她只是欣赏最真实的他,从不要求他为自己改变。我想这份最简单最朴实的爱会让胡因梦有些吃惊吧,我也汗颜,这样一个风流成性的人最终被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女生降服了,愿意跟她结婚生子,大概这就是真爱吧。

人与人之间性格稍有不异,命运就千差万别。最重要的是他们遇到对的人了。

李敖就像一个爱情的捕手,凭借着自己的才情和恋爱经验捕获了一个个少女的芳心,这些少女们无不娇媚优雅,知性大方,但她们都愿意死心塌地跟随他,分手后的她们一个潜心修行,一个离异后单身,正应了她们那句话,只要跟李敖好过的女性往后的生活都不大幸福。我觉得如果说胡因梦对李敖来说是一个花瓶,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他们都很高傲,势均力敌,谁也得不到安全感;那么王小屯对他来说是一盘菜,王小屯的单纯简单,让他觉得很安心,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防备,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个女的真的爱我,她永远不会离开我。

如果是我,我也会步胡因梦的后尘。哪怕我还爱着你,哪怕我将一无所有,我此刻也要离开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月份阅读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l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