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与生俱来的特长,也有难以弥补的缺陷。谁都有春风得意的往事,也有不如意的现实。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需要我们互相包容。
“包容”的字面意思是宽容加容纳,是真主多次要求我们做的善行。一旦缺少包容,我们就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无法有序地发展。真主说:“善言和宽容胜过带伤害的施舍,真主是无求的、宽容的。”(2:263)
万物都是来自真主的造化,都有其优越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这应该是真主给我们留下的两大“接口”,让我们在此基础上互相需要,然后对接。否则,我们将不会团结,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坚强的民族。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以一颗包容之心,来接纳或体察他人有缺陷的那一面呢?
包容别人,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了其中的精髓,多行包容他人之举,才能真正拥有那份广阔、坦然、博大的心胸,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但是,包容的前提是理解。如果缺少理解,包容就是一句空话。就如缺少尊重,团结就是一句口号一样。真主说:“在你之前,我只派遣了城市居民中的若干男子,我启示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在大地上旅行,因而观察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吗?后世的住所对于敬畏者是更好的。难道你们不理解吗?” (12:109)
今天这个时代,从事民族文化工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做学问,是最枯燥的职业之一,那种累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有些人不辞辛劳挑灯夜战,好不容易写出一篇文章,在一般读者眼里,还不如对快手上的美女视频兴趣大。但若有一点疏忽,数万字中出现一个错别字,就会惴惴不安,如临大敌。
艺术家的辛苦,也是普通人难以体会到的。有些人为了练字,几十年临池不辍,宣纸不知写废了多少张,毛笔不知写秃了多少支。常年站在书桌前苦练,放弃了所有赚钱门路,才有了如今妙笔生花的佳作。今天我们看一个人在几分钟内一挥而就的作品,其实背后凝聚着无数的血泪和汗水。所以,那些随意开口要字的人,根本没有理解书画作品的价值。
男人的辛苦,女人有时也不会理解,所以,女人总觉得自己的丈夫没有别的男人本事大。女人的劳累,有些男人也不理解,所以,男人看自己的老婆总感觉是最普通的,哪里都不如别的女人好。父母的心,孩子无法理解,总感觉父母太唠叨;孩子的心,父母也理解不了,总认为他们不成熟等。
生活中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无奈与辛酸,都需要理解和包容。谁都有放不下的疲惫,躲不开的心累。再能干的人,如果长时间的负重,也会有撑不住的时候;再坚强的人,单枪匹马顶着压力往前走,也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再乐观的人,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诸多磨难,也会有伤心落泪的时候;再风光的人,当曲终人散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面对以上种种困惑,我们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着理解对方,然后去包容。用自己的包容换别人的包容,或者说,用自己包容的行为教会对方包容。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各自的特长决定了背后必有短处,短处又决定了苦衷和无奈。所以,谁都有烦躁的时候,谁也都有闹心的时候,谁都需要理解与包容。
有些事情本来就是小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即便发生争吵,谁多说几句,谁少说几句,不要太在意,让他过去。所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说的这个道理;有些人做错了事情,也许是由于智力不够,也许是由于能力不济所致,所以,不责备更能鞭策他。只要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要知道,谁都不是天使,谁也不是超人,只要差强人意,就算不错了。大家都是茫茫人海中最普通的一员,尽量给予理解、原谅、包容。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做那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让亲人们靠着歇一歇;我们也可以做那个远方的知音,让信任自己的好友诉说一些伤心的往事。
但是,包容别人的过错,并不是欣赏过错,也不是鼓励别人犯错,而是允许犯错之人有改过的机会。包容,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那些不分好坏,不讲原则地一味迁就,不是包容,而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玷污和歪曲。
理解和包容,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底线。比如企业用人,对那些技术差的人,可以培训;对那些能力不强的人,可以指导,甚至可以采取强化训练。但是,假如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那就完全不能用,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改造的能力范围。
包容他人,并不包括道德有缺陷的人。对于那些人,正确的做法是远离加提防。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无论他的本事有多大,你若用他,就会有潜在的风险。从古至今,大量的事实证明,那些没有道德的“能人”,给事业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一般的“笨人”,有些损失是毁灭性的,大到难以想象。
因为没有道德的人做事情就没有底线,所以,对其教育收效甚微。而他们的破坏力又非常大,因为他们的能力超过了常人,所以很可怕。你若“包容”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就等于在纵容一个潜在的罪犯。他们破坏力大的程度,是你预料不到的,其后果是你无法控制的。
咱们群创建伊始,我就提倡包容,也因此而劝退了几个人。他们的艺术水平固然高,但他们却容不下别人,经常讥讽别人,那我们就不能惯着他。因为我们是跨界群,虽然以文化艺术为主,但各方面的人才都有,不能为了迁就一个人,而使大多数人感到不自在。
自古艺术就有高下之分,但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好,画画得好,可以学习和借鉴,可以点赞。如果发现写得不好,只要你能看出问题来,善意地提醒一下,让他改进,也是善功一件。但若以自己为标准,对其他人讽刺打击,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我们的包容并不没有限度的,对于那些胡涂乱画,为了出名在网络上装疯卖傻的“大师”之流,还是不能容忍。我们对艺术家的包容,并不包括那些糟蹋艺术的“神棍”们。对于那些污染视觉的荒谬行为,嗤之以鼻,并坚决抵制,因为那已经超出了艺术行为的底线。
生活中,在小事情上包容他人,是智慧之举。但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即大是大非的问题,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装糊涂。那么,什么是小事情,什么是大事情?答案是:个人利益是小事情,集体利益是大事情。也就是说,个人习惯、个人收入等,都是小事情。凡是牵扯到国家安全、民族文化、信仰经典、子女教育、精神气节等问题,都是大事情。
比如孩子打碎了茶具,无论多么贵重,都是小事情,不要大惊小怪,只要提醒孩子今后注意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盗窃别人财物,或和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人鬼混,那就是一件大事,不能小觑。要知道,小时偷针,长大偷心,如果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就等于在残害孩子。
夫妻一起过日子,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这需要彼此理解,需要互相包容。真主说:“她们是你们的衣服,你们是她们的衣服。”(2:187)真主把夫妻关系比作“衣服”,夫妻互为对方的衣服,这个比喻很具体地说明了夫妻之间应该互相遮盖,互相包容。所以,包容是夫妻之道,也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措施。
但是,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违法乱纪、叛国叛教,大逆不道之举,那就不能迁就。如赌博吸毒,组织或参加黑社会组织,那就不敢“包容”,因为这些事已经超过了“包容”的范畴。如果有能力制止,就应该立即制止;如果没有能力制止,也应该尽早脱离关系。有些人把纵容作恶当做包容,把包庇罪犯当作包容,最后导致自己也成为罪犯。由于你的善恶不分,姑息养奸,使得对方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你的罪更大。
对于常写文章的文化人,我们应该尽力支持,对他们的性格缺陷也应予以理解。但也要注意,如果发现文章中有错误,要看错在哪里,是文字方面的疏忽,还是取材立意方面存在问题。前者可以理解,可以包容,后者应该引起警觉,不能放任。因为作品无意中出现错别字,和本来就是一篇反动文章,本质上有区别。后者明显超出了包容的范围,如果有能力制止,就要制止;如果没有能力制止,也不要转发,以免助纣为虐。
我们的经训,原文都是阿拉伯文,是外语。所以,学者们在对某些词句的翻译过程中,或解释过程中持有不同意见,这很正常,属于学术分歧,可以交流、探讨。这也是我们一贯提倡的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以促进学术繁荣。但是,对于那些明目张胆地把六大部圣训批作“神话”“杜撰”“假的”,散步谣言,制造混乱的阴谋行为,要坚决制止,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学术交流的范围,绝不能袒护与包庇。
包容不是姑息养奸。无论是违反国法的犯罪,还是违反教法的作恶,都不能“包容”。要知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他是什么人就会找什么人;他是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所以,和污蔑经训者划清界限,保持一定的距离,算是信仰的底线了。真主说:“伪信的男女,彼此是同类的,他们劝恶戒善,紧握双手,他们忘记了真主,真主也忘记了他们。伪信者就是放肆者。 ”(9:67)
作为一名信士,守护真主的经典和圣人的训诫是我们的本分。对于那些污经蔑训的罪恶行径,非但不能“包容”,而且要勇敢地给予揭露和驳斥。我们的心胸再大,里面也不容纳罪恶和肮脏。在原则问题上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绝不含糊。如果对于邪恶势力“包容”,那就等于纵容犯罪,在真主面前与他们同罪。
包容不是纵容,包容并不是是非不分,包容更不等于包庇。尤其那些忽悠我们“包容”犯罪分子的人,其用心更加阴险,对其动向应该“特别关注”。真主说:“他们说:‘遵命’,当他们从你面前出去的时候, 他们中一部分人就阴谋变更他们所说的话,真主是要记录他们的阴谋的。故你当宽恕他们,当信托真主。真主足为受托者。 ”(4:81)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这句话说的是万物的包容。可见,包容无处不在,包容必不可少,但包容并不是装糊涂。对于我们而言,包容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在信仰经典的范围之内,并不包括作恶犯罪,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的行为。包容是儒家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也是信士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友爱之善行。
包容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别人,也就掌握了生活的艺术。懂得包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快乐的秘密。当我们用心去爱每一个人,便是一种功修,也就是在遵从圣训与圣行,继承先贤们的美德。所以,让包容成为我们精神凝聚的举措,成为一种善良的品行,成为人性中至善至美的沉淀。
包容是一门艺术,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但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需要我们舍弃一些东西。舍弃自己的优越感,舍弃自己的成见,然后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别人。
包容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拥有了包容别人之心态,就会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品位,使我们的人格得以升华,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所以,包容是我们修身养性的第一道门槛。不仅使我们自身的品级得以提升,也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真主说:“你要原谅,要劝导,要避开愚人。” (7:199)
包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信士特有的品质。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的气概。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漫画家、著名演说家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的一句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便是世界著名大学者的包容之境界。
包容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是大地的代治者,如果在我们的身上,能够让别人感受到包容的美德,那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让别人从我们的行为上感受到真主的宽容和仁慈,然后心存感激,那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生一世,绝不能使自己在琐事的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心胸狭窄中过着痛苦的生活。
当我们学会了包容他人,也就是学会了善待自己。包容他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会让别人钦佩自己的气概;包容别人曾经的过失,就是对别人成长最大的鼓励;包容别人对自己曾经的敌视和误解,是信仰和人格最好的证明。
包容是一种能力,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同样是人,同样享受着真主的隆恩,就因为缺少了这种能力,有些人在接连不断的愤恨和无休无止的埋怨中挣扎着;有些人却在宽宏大量中沐浴着幸福的阳光。
作为信士,我们包容别人的不足,包容芸芸众生的过失,就是对圣训与圣行最好的理解和执行。真主说:“这等人,真主是知道他们的心事的,故你当宽恕他们,当劝戒他们,当对他们说些惊心动魄的话。” (4:63)
文/马石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