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国演义》描写当年曹操与袁绍起兵时的豪言壮语,感慨良多。 袁绍在起兵之初踌躇满志地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曹操当时的观点是:“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袁绍认为地形是最重要的,向南占据黄河,向北阻塞燕、代,结好戎狄,南下争夺天下,就可以成功。他认为地形是最重要的,地形好可以成就霸业。他忽视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轻视人才,身边的谋士要么被杀,要么不被重用。
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平定河北,便想跟曹操争霸,田丰建议先通王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然后稳打稳扎,逐步取胜。但袁绍不听,自恃强盛,执意兴师。当曹操征伐刘备时,田丰又建议袁绍出动大军袭击曹操的后方。可袁绍却说自己的儿子生病了,无心恋战,结果错失良机。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羞见田丰,遣人杀之,田丰听说后自刎狱中。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相持不下时,许攸就跟袁绍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派人到许昌将汉献帝接来。这样可以挟持汉献帝,让曹操有所顾虑。但袁绍并没有采纳。后来许攸又截获了曹操催粮书信,向袁绍建议偷袭曹操粮道,但袁绍还是没有采纳,反而想要杀了他。许攸一气之下,便投奔了曹操。
曹操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招揽天下有能力的人,用道义统御他们,就可以无往不胜,成就霸业。所以曹操礼贤下士,大量招纳人才,身边谋士汇集,猛将如云。
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曹操对袁绍谋士许攸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对之倒履相迎,非常热情。许攸向曹操献计偷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
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辱及曹操祖先。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人劝操杀之。曹操也非常愤怒,质问他为何连自己祖宗都骂。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操怜其文才,赦其不死,命为从事。

最终,轻视人才的袁绍败在了重视人才的曹操手里。刘禹锡在《金陵怀古》中写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人才兴邦,这是一个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