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街诗词闲话中国古体诗词闲话古诗词
高适五十岁以后才学士吗?他为什么没有救李白呢?

高适五十岁以后才学士吗?他为什么没有救李白呢?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18:35 被阅读29次

    一、高适其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他的祖父高侃是唐高宗时的名将,封平原郡开国公。到了父亲这一代, 家道中落,高适小时候家里就比较贫困了。开元23年参加科举落第(他的好友李颀在那一年及第)。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高适见到了杜甫和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三人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间客游。

    高适客居梁、宋间时,被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时任宋州刺史,传说被王维顶替掉状元的那位)注意到,举荐“有道科”,授封丘尉。这一年是天宝八载(749),他已经快50岁了。但是高适的这个小官做得并不舒心,从他的《封丘作》可以看出来: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做这种小吏,每天忙着“拜迎长官”、“鞭挞黎庶”确实难堪,既然感到“心欲碎”、“令人悲”,于是就怀念起隐居的陶渊明和梅福来,最后高适还是决定辞官不做了。

    五十得官并不容易,辞官也不容易。这首《封丘作》中的狂傲之气得到了苏轼的欣赏, 东坡先生还特意写过一首诗用了高适的典故,《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还従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诗中提到的高常侍就是后来青云直上的高适。高适后来跟随哥舒翰平叛安史之乱。哥舒翰兵败被擒,高适有幸见到唐玄宗并受到赏识,后转任侍御史,擢谏议大夫。

    李白跟随永王李麟起兵时,唐军平叛的首领就是高适。平定了永王以后,高适先后出任彭州刺史和蜀州刺史。763年,高适任西川节度使。764年,朝廷命严武接替高适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高适回长安做了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六十二岁去世。

    二、高适与李白杜甫

    当年一起客游梁宋的三位好友,后来渐渐变得亲疏不同。上面说过,李白跟随永王李麟起兵后,被认定为叛乱,平叛的唐军首领就是高适。李白被下狱后,曾经写过一首诗给高适,诗序中说: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云: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但是据说李白被定罪时,高适并不念旧情,还是郭子仪说情李白才被轻判至夜郎流放。这首诗中写到”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李白和高适的友谊之船似乎已经翻了。

    高适接任蜀州刺史的时候,杜甫还去看望过他,高适事后写过一首诗给住在成都草堂的杜甫,可见二人虽然地位悬殊,但是关系一直不错。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所依附的严武接替高适镇蜀以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杜甫原本准备去找高适,没想到不久高适也去世了,杜甫还写过一首《闻高常侍亡 》: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假如高适的生命再长几年,也许杜甫不至于死在颠沛流离之中。

    三、高适年五十始学诗?

    《苕溪渔隐丛话》转录《东观馀论》说高适五十才开始学诗,这种说法在其他诗话中也见过:

    高适年五十始学诗,亦遂名家,非才本绝人,莫能尔也。

    在高适五十以前已经诗名远播了,否则也不会被张九皋举荐,相信李白杜甫也和他玩不到一起。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还记载了这个著名旗亭赛诗的故事: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集异记》是唐德宗贞元前后薛用弱所作,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是直到今天都如雷贯耳的名字。按照薛用弱的说法,开元年间,这三个人就很有名了。

    高适以边塞诗出名,他的很多作品也写于五十岁以前。《旧唐书》中记载高适二十岁才开始重视学诗:

    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因为科举的原因,唐人不学诗如同今天学生不学英语差不多,所以说二十以前不学诗可能是对于作官没有兴趣吧。韦应物作官是”门荫补右千牛“,韦应物可以凭借祖先功勋做官,高适可没有这个条件。要想作官或者有发展前途,读书人还是要去考进士的,考进士必须学格律诗。

    结束语

    高适没有去救李白,从善意的方面想,李白的罪过太重,高适怕影响到自己前途甚至身家性命。若不是郭子仪求情,恐怕要丢了这条性命。

    高适的诗以边塞诗出名,但是他的五七言律诗也很有特色,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说高适和岑参的律诗如同活版印刷,类似于公式套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观唐习律22 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为什么被清人批评是活板印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适五十岁以后才学士吗?他为什么没有救李白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td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