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业家朋友邀请一起去另一家企业坐坐,想来是有一起去的必要,也就不好拒绝。
知道他两家企业有过小的合作,但是俩老板彼此不认识,属于首次见面。有我在场,或许会不那么尴尬。
于我来说,就当做是走访企业了。反正也都算熟识,见面聊聊也不是坏事。
本意是不打算留下吃饭的,奈何人家太过热情,再三婉拒也不太好。恰好临时又有工作任务,也只好折返单位去改个材料。
工作不能耽搁,谁都能理解,企业派了司机送我回单位。终究还是架不住热情。老板的命令是让司机在楼下等,什么时候干完工作,什么时候接回去继续聊。
这样其实不太好。我心里清楚,改材料这种事,一耽搁起来就没个准点,至少也得弄到七八点了。可司机的执行力很强,硬生生就在楼下等。
紧赶慢赶,和领导一起改,临近七点的时候总算改了个差不离。这时候才看见俩老板发来的信息,一个是饭店和房间号,一个再次表明一直等的决心。
等我,其实是没必要的。像我这样无职无权的,搞这么大阵仗实在是没必要,也令我极为惶恐。却又没有办法,总不能丢下工作不管吧。
诚意已经这么足了,换谁也不好再拒绝。有些面子该给一定得给,尤其是这种诚意满满的面子。显然是只能去了,也只能冒着被刘医生批评的危险去赴约了。
好在有帽子大的,一起过去,谦让之后坐了主座。真让我坐在那个位置,还真是有点如坐针毡。有他代劳,也不枉我挖空心思改了半天的材料。
企业家初次见面,像极了一对刚认识又彼此有好感的对象,无非是想给对方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到场的作用,无非是夸夸张三赞赞李四,让这场恋爱谈得更轰轰烈烈一点。至于能不能成为一家人,那还是要看他们彼此的造化。
座中客常满,席间酒为媒。企业家和企业家对饮起来,那真是一番别开生面的展示和较量。嘴上好像都说着谦虚的话,话里话外又透着舍我其谁的霸气。既积极地表达着合作的善意,又有意无意地兜售着自己的实力。这种场面见多了,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合作的意向在席间是确定了。只是这桌菜太过于健康,几乎没什么我爱吃的,又不太好意思说什么,只得随意吃上几口。好在是有茶喝,好在是有话说,自然也没冷了场。
电动自行车还在单位门口停着,在骑车回去的路上才感觉这冬夜的冷,有些刺骨。不管刚刚吃了点什么,坐什么豪车回来的,终究有那么一段路,还是要在寒夜中独行。忠实陪伴自己的,终究还是那辆平平无奇的电动自行车。
寒冷会让人清醒,忽然明白,刚刚过去的那几个小时,仿佛已过去了好几个世纪,绝不会再和自己有什么干系。而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就是了。
尽心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