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3】《30岁前的每一天》| 读书

【Day3】《30岁前的每一天》| 读书

作者: 麦穗学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2:54 被阅读0次

旧知
一直都知道读书的好处,樊登老师说过,你所困惑的在书中都会找到答案,经常看到很多名人、大咖分享某本书对他的影响。因此我也会买来书读,希望通过读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

我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一直在追求数量,多少天读完一本,我看到某人1年读多少本书,也跟着效仿,就好像读够这些数量的书,我才会成为他那样的人一样。一直包里放着书,逮着时间就会读,早早到公司也是为了挤出读书的时间,同事见了一度被我的行为感动。

我不仅仅感动了同事也感动了自己,成为了自我感动式学习者的代言人。表面上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理论知识,实际上思维却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忙忙碌碌感动了自己,这种错误的读书方式只会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新知
那么究竟如何读书才能将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我很少读读过的书,总感觉那本书我读过了,就像对没吃过的东西一开始兴趣很浓,一旦品尝过,食欲也就没那么强烈了。但是仔细想想读过的书,里面的金句能说出来吗?当时感动自己的地方是什么?能给朋友阐述这本书讲了什么吗?好像仅仅剩下我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和样子了。

1、书应该反复的读。

这一点我应该向孩子学习,有了孩子后通过育儿知识,知道亲子阅读的好处,所以从宝宝1岁我就开始给她读绘本了,见证了绘本带给她的改变。在与孩子读绘本的过程,我发现小朋友感兴趣的书,她会要求你一遍遍的读。

读的多了她就开始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语言,前几天她跟爸爸微信说,“爸爸,我要做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竟然说出知书达理这个词我也是吃惊了一把。

读的多了许多汉字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她姥姥小学文化不到,看她的绘本有的字不认识,她会告诉姥姥,有一天她姥姥告诉我,现在欣宝都成我的老师了,最近教会我了某某字。

孩子语言表达、识字的能力就是通过反复的阅读才习得的。成人读书也应当如此,温故而知新。

2、要做读书笔记
我以前只会摘抄书中的金句,以为这就是读书笔记了,其实不然,读书笔记不等于书摘。

做读书笔记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用自己的理解将书中的知识表达出来,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知识才不是作者的而变成了自己的。

3、学以致用
现在很多书籍都会有指导行为的内容,看到作者提出的好的或者对她有效的方法,不能光是心里觉得好,要加以运用,才会发现这套方法对自己是否有效。

比如《学习力》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提到当专注一件事时,如何防止手机的干扰,可以进行暂时的断网,如果不想错过重要信息,可以将手机调成静音,屏幕朝下倒扣在桌子上,就不会被手机提醒消息所影响了。

当想要专注做事时就可以采用书中的方法了,只有去运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读的书才发挥了它的作用。

通过建立去“输入-理解-输出”的学习闭环,让知识在我们脑中起作用,才是有效学习。

行动计划
不贪多,每读完制定的章节,就写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3】《30岁前的每一天》| 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wb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