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认知觉醒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作者: 默心2023 | 来源:发表于2023-04-29 18:15 被阅读0次

一、深度学习原因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

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

(一)学习分层

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

听书                              每天听别人讲10分钟浓缩知识

自己读书                                                      输入阅读

自己读书+摘抄金句、                                    初步提炼

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知识陈述性罗列

自己读书+践行操练                                    从知道到做到

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知识转换性创造

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想法——语言——文字

网状思维——树状结构——线性文字

思想:气态——液态——固态(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学习知识有损耗

任何知识都会损耗,并且损耗一直存

如果不想办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固定下来,时间一长,这些知识就会烟消云散。

(三)深度学习知识方法

深度学习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教授和缝接会相互巩固,形成循环。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

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

比如《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好处

(一)深度学习能让我们不再浮躁,能磨炼理智,提升跨界能力。

人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次:知识:不具迁移能力的,你成为医学博士,也照样有可能不会做麻婆豆腐;

技能:由70%的通用技能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

才干打破职业界限

(二)深度学习还能让人产生更多灵感。

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

例子

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灵感发现过程:是在去专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尔尼钟楼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钟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这个假设使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走入人们的视野。

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灵感:

是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了个梦,梦到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这条蛇成了他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灵感。

(三)深度学习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如果自己在一些领域的认知积累得足够多,那么,即便是面对影视节目、娱乐八卦或新闻热点等这些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事物时,也同样能调动高级认知,把它们与有益的思考关联起来,产生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例子:

比如

我曾带女儿去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剧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经历生死之后对他说:“我做了一个梦,多年以后,你蓄满长发,和我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并不开心。”我立即感慨道,这就是“未来视角”啊,国王用未来视角回望现在,然后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放唐僧西行。

娱乐热点并非没有价值,浅层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但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深度——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

为浅学习正名

深度学习与浅学习其实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其价值,关键是不要搞反它们的权重关系。

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了解新信息的入口,但不能把成长的需求全部寄托于此,

更合理的态度是: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z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