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一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吾日三省吾身
书读太少 辞不达意 今天为止是在坚持写了自己对《道德经》前二十一章的看法 但与其说是自己的想法 也不过只是在总结大方之家对其的感悟而已。
总之不满意自己一直在敷衍做事。
今天的感悟源于【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摘抄笔记。
《史记》中记载了老子著书五千文的由来,“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徳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随着道教经书的文学化被放大,故事流传也被人们丰富神化,最后为我们留下了老子“青牛西去,紫气东来”的神秘传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西周开始,历史政治德的教化逐渐被反复强化,并被奉为圣人的准则。同时期又拿商纣王失德于民,亡国灭朝的教训加以比较,告诫在位储君,不要妄自以为 君权神授而忽略自身道德的操守。所谓“天命靡常”在位者更要明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真谛。
同样的政治的功利性本质,决定了德的虚伪和工具性。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蔓延,就需要百家争鸣的思想,与之抗衡。从而展开对真理世界的无穷思辨,审视道德的根本。
按此章而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象、物、精”是属于物质性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源头的道,也是真实的存在,同时又与感知世界对应。可以在沉思中呈现出来。
即 :道表现于物的功能—德的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