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空间发了组图,随手配了一句话:人到中年,不油腻的男人和不乏味的女人,都稀缺。这话当然不是我说的,是看了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乏味的中年庸俗女人》,从里面学到的。
发出来后,觉得很多朋友有共鸣。
“油腻”的中年男人,貌似是从冯唐的文章中激发的话题,涵盖了男人因所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造成的惨淡当下。前段时间,微博疯传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捧着保温杯的照片,哀鸿遍野,阵阵悲歌。开始喝保温杯里的热水,分明是向最主流的传统文化——养生靠拢,这才是激情岁月崩溃和瓦解的标识。
而对应到女人,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年妇女,本身就是暗含凶器的词语,臃肿蜡黄,庸俗寡淡,日薄西山,光彩全无。我们看文章看鸡汤看攻略看心得,无非是对照完这一切然后大刀阔斧地拿自己开刀:保持体形瘦是王道,先学会挣钱再学会花钱,管住熊孩子镇住油腻男,驰骋江湖内里还保持少女的纯真。哪点都不容易,哪点都容易触礁,向死而生,脱胎换骨,不亚于重新做人。
我如今的岁数,不早不晚、端端正正地站在中年女人的队伍行列里。比起从前,有变化吗?当然有啊。
有一天,我拿到刚刚出炉的体检报告,看到心肝胃脾子宫乳腺全部安然无恙,不自觉地长出一口气,抬头看天空都比昨天清澈;
有一天,我看到冯唐写他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回北京,“洗把脸,去机场,洗着洗着,哭着坐倒在洗手间的地上。”眼泪跟着就流下,日渐老去的双亲,使“失去”这个词正在成为我们与时间的争夺赛,而可悲的是双方抗衡的力量不断倾斜;
有一天,我读到李修文说他认识的一个临时工,四五十岁,没房没车,四处找活,写下过一句话“每次醒来,你都不在”。悚然心惊,因为能让这样一个男人痛彻心扉的绝不是爱情,只能是孩子。
很悲伤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离散和失去的旅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夹着一个或油腻或乏味的自己。我们的一生,太多的幸福和快乐源于这条三点首尾连接的线段,也会有太深的不可触摸的压抑悲痛来自这条线段,绵延许久。
什么是乏味?就是你跟周围的人一模一样,跟这个社会组织的基本要求纹丝合缝。在生物学上,结构相同、功能相似、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保护组织,我们就是这一个个被均匀排队的个体细胞。组合在一起,维系着家庭,乃至社会。
如果你现在是乏味的,说明你一切如常:
双亲健在,他们才会不停地给你发各类关于保健和做人的骚扰微信,让你看完就想举报、屏蔽、拉黑、取关;
孩子顽皮,他们才会不爱学习,不好读书,不肯听话,不服管教,把你气的半死还厚颜无耻、大言不惭地要吃要喝要衣服;
工作尚安,在你痛数完老板的十大酷刑罪状后,还能在每一个如约而来的某一天发你一份维持生活的基本收入;
朋友不少,不论你说了什么发了什么,总有人感同身受,自己偶然遇到想到的也许对别人也有价值,让你体验到唯有一起走过的同伴才能拥有的体己和慰藉。
差不多了,人生一辈子能如此顺顺利利地乏味终老,夫复何求。
我年轻时,我姑最担心的是婚嫁问题,担心嫁不出去,因为我有点闷;
我上班后,一起分来的同事觉得我会第一个辞职离开,因为我有点怪;
还好,我还算乏味,而且,一直乏味。
到了中年,越来越能体会到的是自由。相比年轻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判断和坚持。
看照片,我觉得现在比年轻时好看,主要是耐看,忍不住会细加品味一番,辨别出各种潜力和美。年轻时的照片其实一个样,五官和身体都是向外鼓出,当然也跟那时候没有美图秀秀有关系,所有的不安和欲望都无法修饰。
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的节奏。以前,有个同学说,上学时从来没见你写过东西啊。我说是啊,这事以前不敢想,从来不知道自己还能写下成篇的文字,从豆腐块到豆腐坊,磨磨唧唧,毫无章法,意到笔到,有时候也到不了。但是不碍事,在平板化的程式中依然可以洞察出专属的汹涌和激动。
读的都是喜欢的书,这点很舒畅。就在前几年,我集中性地把金庸的小说全过了一遍,古龙的扫了大半,速度又快,快感还高。突然想起上初中时,班主任有个不定期的突击行动,就是检查男生的书桌,翻出的武侠小说一律没收,哪管你是租来的借来的还是偷来的。哈哈大笑,还是现在好,只读书不考试,荤素都凭己意,没有求学的外在压力,只有解脱的充沛精力。
当然,每天要用保温杯喝开水。爱护灵魂在尘世的暂居地,是首要的任务。
说实话,我并不太想再回到从前,现在乏味的中年,自有其乐。那颗不太安分的心还是会出来冒个泡使个坏撒个娇,提醒一二,权衡再三。幸运的是,在任何危机和绝望之前,都可以把目光投向那些触手可及的拥有和归属。
凭着中年的油腻和乏味,没有什么镇不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