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九小 李良红
今天在班上试上了一下《七律·长征》,就是我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先聊天,引出长征这个概念出来,回溯历史。第一板块就是解释七律长征这诗体的意思。在引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后,和孩子们解释什么是七律。
接下来就分了指名读、全班齐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的方式来朗诵七里长征这首诗,在熟悉这首诗的基础上面带着孩子们走进这首诗的背景创作,理解诗意。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吟诵,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可以说我自己对吟诵的知识都比较匮乏,我自己认为吟诵就是一字行腔,怎么读就怎么吟诵,拖音。其实我在这一个环节里面,我觉得我应该加入律诗的平仄对应,比方说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下面它应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律诗严格的平和仄的对应。那么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对账的,那么这个字它就是肉身,我明天要不要在这样去尝试的讲一遍呢?然后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今天的语言比较的呆板,没有情感。
可能也跟我在班上上了一节多课有关系。我一直在跟孩子们,就是提前让他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让他们对诗句有所理解,借助插图,借助自行去理解诗的含义,再通过这样的战斗的场面去理解红军的大无畏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但是我发现我全程在一个人在那里讲,没有什么互动,这二节课其实我在班上已经讲了第三节了,第三次上这堂课,班上人都好像是第一次听一样,所以我也是很奇怪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讲了那么多遍,孩子们都没有反应,甚至连读的勇气他们都不敢来表示,不敢来展示自己,所以我有,这是我的困惑,这还是我自己班上的学生,还是我这个学期讲了十次以上的那个红色诗词的班级,那我在想,那其他没有讲过红色诗词这样的班级的学生,那么他们当听到这样的七律长征,这样的离我们遥远的历史战争年代,他们又是做如何反应呢?所以我不知道明天我在其他班试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我做好了两手准备,要应对课堂,牢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案。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我儿子的小学数学老师化境,他分享了刘慈欣的《三体》这本科幻巨著。这也是目前唯一一本冲出亚洲的获得雨果奖的一本中国人写的科幻书。据我的了解,刘慈欣他还写了《流浪地球》,也就是风靡全球,当时的那个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就出自于刘慈欣他的他的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的有头脑意识的一个聪明的一个理工生的一个写作的能手。
据华老师说,刘慈欣他是一边工作一边写下了这样的三部剧作。利用工作的间隙,而且他自己好像也是水电工这个物理方面的这方面的专家。他所涉及到的这里面的一些事情,都好像是跟科技,跟物理现象有关,我虽然是理工科,但是物理化学对我来讲已经非常的陌生,20几年没有触碰。我曾经也是一个理工生,当年攻读理工也曾经是我的噩梦,但是好在第三次高考当中,我熬过来了,考了个200多分。代价是我用五年的时间,比别人多出了两年的时间去学理工。如果当时有这样的补课,有这样的一对一,或者我功读文科,我也不会浪费那么多年的时光。
话又说回来,这都源自于自己的脑袋的迟钝,然后也不好问,有什么东西都不去主动去学习,所以才花了那么多时间,所以也就远远的被别人甩在了后面。现在我把所有的时间利用起来,我去做很多很多事情,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所以成名真的要趁早,希望我的大宝贝这一次能在这样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我现在就希望他能够战胜自己,勇敢向前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