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想和你聊聊一部有点老的电影,2000年《十二夜》。
导演林爱华,监制陈可辛,主演是张柏芝和陈奕迅,然后影片一开头看到的是谢霆锋,还有冯德伦、卢巧音等等。
有人说,后来每当开始一段感情,就会不自觉地将每个时期以12夜对号入座。
不得不说,林爱华用另一种较为文艺也残酷的方式道出爱情中的那些真相。
01
第1夜 爱情就如一场大病,过了,就好了。
你不爱我的事实经不起所有细节的考量。不爱就是不爱了。很多事情都是骗人的。
这没有什么不好接受,因为事实就是没有“然后”,更无须给自己加戏了。
TA只是不再爱你。
第2夜 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的。
“我不高兴的时候就吃雪糕,你没有我这么不开心,那你吃个小盒的。”
第3夜 小心那些热恋中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疯的!
那个时段的人总是无限激情,想着时刻见面,有聊不完的话。
你会给自己找无限借口,只为看到心上人。
看着TA给的小物件,黯然发笑,旁人都看得出你在恋爱。
“我是来送早餐的。
你个疯子!”
第4夜 你闭上眼睛会不会记得我的模样?
“你觉得全部清楚了一个人之后,还会喜欢他吗?”
第5夜 男人的尊严,都放在女人其他男人身上。
第6夜 女人的尊严,都放在她们的脸上。
第7夜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厌倦了就是厌倦了,在电话里无话可说,而你嫌烦,懒得猜测。
一遍遍地打给你,一遍遍地问你爱不爱我,想不想我,想不想见我。而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敷衍。
第8夜 我用觉得最疼爱的方式疼你,最后却只是自己辛苦。
“我很忙,工作很辛苦,你别一天到晚发这种脾气行不行?
我也很忙我也有事情做的,你为什么从来就不懂欣赏我为你做的事。
我没叫你做那些事,你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
第9夜 离开你之后,我躲在每一个角落里哭泣。
“昨天电话响了我没接到,我想是他打来的。
整整一个月了小姐,要后悔早就后悔了。
那你说我现在直接去找他会怎么样?
他会令你更加难受。”
第10夜 其实我这次找你,只是想说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你以前说,如果有一天真的拍拖,会带女朋友去看以前的教授。我终于到了英国,但只剩我一个人。我在火车站下车,看到你以前的大学,觉得你很陌生很遥远,我很害怕。但如果连这点感觉都没了,那我就什么都没了。”
第11夜 即使肌肤相亲,我还是不自主地清醒。
在我心酸的独白中你睡着了……
那一刻开始,知道真的没有丝毫爱意,哪怕在一起也没有G点。
第12夜 我跟着你,跟着跟着就病倒了。本来以为病好了可以接着跟,可是病好了的时候我觉得,其实你也不是那么好。
电影最后一幕出现的谢霆锋和开始出现的他重叠,新的一段12夜的感情。
有些无奈,也有些讽刺。
微信图片_20180827194628.jpg 微信图片_20180827195052.jpg
02
大学时期我很喜欢看杜拉斯,全然忘记迷恋的初衷,只记得印象里的《情人》、《广岛之恋》和杜拉斯个人的情感经历,无时不再讲述:能把爱,等同于梦想的人,只有杜拉斯。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可现世的爱情好像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你只有深夜不能去仓储式了才会想到他。在暗夜里走夜路看到他温暖的灯光才会感念,他24小时开着,可是只换来你的瞬间注意力。徐静蕾有句话说得好,爱情像块手表,它不舍昼夜,你却每天只看他几眼。
可能你一直信奉这么个“道理”,女生和男生,前者较为感性,后者较为理性;前者面对感情时开始总是想太多,再慢热到达高点,后者总是快速进入状态,再慢慢冷却。
可在林爱华的电影里,你看到的场景并不陌生,很普通,却很打心。
03
影片后半段有段吵架的戏,让很多恋爱中或失恋的女孩哭红了眼,因为太真实,也太残酷。
张柏芝和陈奕迅饰演的这对情侣,在一起久了发现,这段爱情变得越来越辛苦。
张柏芝忍着眼泪问陈奕迅:“为什么我对你越好,你却越烦我?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陈奕迅很无奈地倚住路边的花坛,摇了摇头:“你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以前你很有性格,但现在你只会紧张我。”
有人说,看完这一段才发现,原来爱情都长一个样。
我们总是轻易地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对方,所有的痛都留给了自己,最后在日积月累的隐忍中失去了自我,沦为爱情的附属品。
这是最糟糕的爱情。
不可否认,谈恋爱的确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但不只是全心全意地爱那个人,更需要全心全意地对待这段爱情。而这段爱情里,也包括你自己。
有多少人曾经或现在,在爱情里总是不自知地怠慢自己。
人永远得先爱自己,先成为那个珍贵的自己,才能平等地去爱另一个人。
而林爱华和叶念琛作品里的爱情,会让你在爱情这场游戏里,迷失自我。
04
我不止一次和大家推荐过爱情三部曲,导演叶念琛。三部分别是《独家试爱》、《十分爱》《我的最爱》。男女主角都由方力申和邓丽欣扮演。三部电影可以单独看,却又是一个系列。
有人说,叶念琛太狠毒了,看完谁还相信爱情。当年看三部曲,总觉得叶念琛是个看透一切的人。
所以有人开玩笑的说,在看香港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一下编剧或者导演是不是 “叶念琛”,是的话就要想仔细了。如果你对爱情充满希望,并且现在还十分幸福,不要看它,不然会让你郁闷纠结;如果你本身已对爱情失望,认为它就是虚情假意,也别看它,不然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绝望。叶念琛总要到最后一刻恶狠狠地摆你一道,让人以为电影又是大团圆结局时,仿佛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尾,“爱情,就是你骗我,我骗你。”这句话在他的电影里得到重复和升华!
比较有意思的是,你看他三部曲的英文名就立刻明了。
《独家试爱》Marriage with a fool——要嫁的话嫁个傻瓜吧,还要记得自己也做傻瓜。
《十分爱》Love is not all around——爱不是无所不在的,你失去了爱,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爱,只是爱刚好去别的地方了。
《我的最爱》L for love, L for lies——你得接受谎言是爱情的寄生。
05
这些年我们谈及爱情,经常看到这个字眼“作”,很多事情是作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奇葩说》黄执中、马薇薇、邱晨几个人写的书《小学问》,里面有一章节是关于情爱的。其中分享到爱情为什么总有各种“作”,可能打通了不少人的盲点,与你分享下。
“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特别矜持,明明相互都有意思,却总是怕这怕那;有些人猜疑心特别强,动不动就吃醋,疑神疑鬼……所有这些“作”的现象,有一个共同本质,那就是患得患失,没办法单纯去享受爱情中的幸福,总是要给自己制造一些问题出来,才觉得踏实。
心理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回避型依恋”。而后来的研究者发现,成年人的依恋类型,主要是在两个维度上有差异,分别是“忧虑被抛弃”和“回避亲密”。“忧虑被抛弃”程度高的人,虽然期望与对方交往,但是对他人戒心重重,害怕被拒绝和欺骗;而“回避亲密”程度高的人,则是更追求独立自主,喜欢我行我素的生活,不愿意与他人发生依恋关系。
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格:
1.安全型人格——既不忧虑被抛弃,又不回避亲密。他们很容易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且能够安心地信赖与被信赖。既不会无缘无故地吃飞醋,又不会节外生枝地考验对方。在两性关系中,这种“安全型人格”,是最为理想和健康的。
2.痴迷型人格——高度忧虑被抛弃,但是不回避亲密。他们很乐意与情侣有亲密关系,但总是担心对方并不愿意付出同样多的感情,所以就比较容易吃醋。好比林黛玉,不管贾宝玉如何赌咒发誓,都不能完全放心。跟这种人相处,一定要时刻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触到了逆鳞。
3.疏离-回避型人格——不忧虑被抛弃,同时回避亲密关系。这种人不怎么跟人来往,但也能自得其乐。和这种人日常打交道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如果要谈恋爱,那你必须同样也是个自得其乐的人。
4.恐惧-回避型人格——既害怕被抛弃,又回避亲密关系。这种人是最为纠结的,因为他们既渴望爱情,又忍受不了真实的恋爱关系,近也不行远也不行,所以就显得戏特别多。我们一般说的在爱情里特别“作”的那种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心理问题。
而在情侣关系中,两个“安全型人格”在一起是最完美的,两个“疏离型人格”在一起也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两个“痴迷型人格”在一起,能把日子过成你侬我侬的琼瑶剧。最可怕的情况是,一个“回避型人格”和一个“痴迷型人格”在一起。前者对亲密有恐惧,总想保持距离,而后者却总是担心被抛弃,穷追不舍,导致两人总是处于你追我赶的紧张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你是回避型或痴迷型人格,就注定找不到真爱。事实上,依恋模式只是一个大致分类,很可能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安全、痴迷和回避因素。更重要的是,依恋的感受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我们自身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者发现,哪怕是那些天性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婴儿,父母也可以通过更亲密、更多回应的照顾,来影响婴儿对于情感的反馈。也就是说,这个依恋模型可以被改变。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接纳和调整。比如说,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怎样的人?
2.我如何对待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
3.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我是否会有一些不自觉的心理障碍?
我前两天看完这段还是比较认可的,爱情里的人格对照下显而易见,也确实承认自己的问题。怕就怕你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莫名地“作”,想想以前,就想捂脸……当然了,谁没年轻过,谁都能维修自己的问题,所以也并不可怕。
虽然这部电影时间有点点早,但真的值得一看,至于叶念琛的三部曲,你谨慎选择是否观看。
优酷有高清的粤语版,观影体验OK。腾讯也有杜比的国语版,我是听不惯,如果你习惯国语OK,画质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