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2021.11.17),接同学群里一个女同学电话,告知我们小学(台江区育红小学75届)同学群里的林清同学于上周离开了我们大家。他生病患癌,想来这最后的生命时光也是一场腥风血雨,并不轻松。

其实,在这之前的一年多里,我曾隐隐约约听到消息,说他生病了,是恶性肿瘤那一类的病,但他也糊涂,自己不清楚自个的病情。我当时曾打电话给他,侧面问他为什么都没参加同学群的活动。他回答说脚痛得厉害,出行有些不便。但感觉他似乎也没很悲观的样子,或许,他还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某个部位的绝症吧。原来有想去他家或者医院看看他,但听同学说他也不清楚自己的病情,犹豫间,时间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再次听到的,却是关于他的噩耗。阿弥陀佛!
作为小时候的邻居、同学,同时也作为小学群的群主,我想涂鸦几行文字悼念他。估计同学里,也没人会有这种行为。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2017-2018年间。那年建同学群,我是发起人,通过各种渠道,将能找到的同学都尽量拉进群。有鉴于林清他不会摆弄微信,于是,那年夏秋的一个上午,我专门去到他位于西二环荷泽新村的家里,为他申请了微信账号,并拍了一张人影照作为他的微信头像。照片里的他,状态不错,可能是平常不太善于谈笑的缘故,对着我的手机镜头,他竭力在向我展示他的一丝笑容。他年轻时身材很高大,年岁大了,即便现在端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我也能感受到他长身鹤立时的挺拔与伟岸。

印象里,小时候,他和我住同一幢楼。我不知道有没记错,最早,我住上海工人新村21幢小舅家时,似乎是与他隔壁,他的家位于整幢楼的东头底层,小舅家原来也在一层,后来搬到了三层。那是一个楼梯上去,整层走廊通透的砖混结构的房子,那幢楼还住了几个同学(齐少华、张明朗与我同在三楼相邻,而黄瑛则住一楼的西头),我们的前后幢也都住有班上的同学。
在我记忆里,林清家兄弟姐妹很多,有7-8个吧。刚才,群里的李晴同学回忆到,林清与他哥哥是双胞胎,下面还有5个弟妹。他父亲是企业的一个干部,他母亲是否有工作单位,已没印象,但这么多孩子,当家也一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上世纪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尤为艰难。好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逐渐趋于好转,而林家的孩子们也都陆续长大成人,各自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生活艰难的窘境已不复存在。
我1974年离开福州,到2017年建群,之间和大部分同学互无音讯。感谢微信,它让我们昔日的这些既是同学,又是邻居的发小们有机会再一次相聚在微信的群平台下。林清同学也是一样,我也是数十年未见他。
2017-2018建群初期,他与几位同学曾相约到我位于五一中路正大广场御景台的工作室喝茶。那是我与他分别四十余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初次见面就感受到他的腼腆与寡言。他和群里的多数同学一样,参加工作,是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福州八一钢铁厂,位于新店南平东路附近,现在那块地已被地产万科买走盖高档社区了)。企业在后来的经济大潮中日子不怎么好过,想来,林清同学也是经历了转岗、下岗、买断再就业等波折。
我曾打电话给他,向他了解他记忆里对那些同学还存有印象。他总是很耐心,纯正的福州话语里弥漫出的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浸透闽都岁月与烟火气的福州男人的那种况味。
同学群里最初的几次同学活动他都有参加,去年(2020年)组织南平溪源峡谷游,我还打电话动员他参加,但我不知道他已身患绝症。
班群活动时,因为我是组织者,人多事杂,也不会特地与他进行长时间漫无边际的聊天。况且,他也属于那种不愠不火、少言寡语的那类人,因而,导致我对他的了解也是很有限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一直存有的那种好感。
那日(2021.11.17),群里同学都在发双手合十祈福图案,祈愿林清同学一路走好。远在澳门的李晴同学说:印象里,林清是1961年生人,今年是他的本命年,活过六十,他也算是沾了“寿”字边。殊不知,在数十年或者更早的百多年前,活过六十岁算是长寿有福。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已让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在当下,活过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在福州人的生死丧葬观里,家中老人不吃饭,要过八十才能绑红丝带。也就是说,活过八十,才是一个平均水准。而林清同学,才过六十就走了呀,这二十年的差距,是一个人四分之一的人生,呜呼哀哉,无论如何,这都是让我,让我们同学感到悲凉之处。
如今,他撇下我们大家,径自而去,总是让我们为之震惊和惋惜。或许,退一步说,在生命里,再给他一个完整健康快乐的十年,或许会减轻我们的这种悲痛。
生活里,但凡自己有机会独自或者结伴在外旅行,观赏着美景、品尝着美食的时候,总是深切地体会与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快乐;然而,有时候,倘若突然间接到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不幸的消息,特别是英年早逝的那种情形,就如瞬间跌入了冰窟窿或者黑洞,有一种绝望窒息的感觉。那是因为感觉,死亡始终就在我们身边。生命里,不幸与明天,究竟谁会来敲门,天知道。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过好充实的每一天,特别是像我们这等迈向六十岁的这群人。
不知道,群里的同学会不会记得,那日,李晴同学无意说到,今年我们同学群里会少一人。她的记忆力超人,是否还有其他灵异之处我不清楚。但当时她说的那番话,也让我很不高兴,有同学也私下微我,说她又在胡说八道。但是在今天,确实是被她不幸而言中。我也没法去理解这种现象。
李晴同学笃信佛教,她在烧香拜佛做法事的时候,就为林清同学多祈福祈福吧,祈福他在西行的路上一路走好。
我还特别希望她,不要存有私心,大凡有参加佛事活动,在佛祖菩萨面前,就多替我等同窗发小们祈福祈愿,祝大家都能家庭和顺、出入平安、福寿康健、事事如意吉祥。能做到吗?
行文至此,惟愿达至两个心愿:其一,愿林清同学西行路上一路无碍;其二,在浩瀚无垠的互联网世界里,谨以这微乎其微的2000余个黑白汉字,为祭奠林清同学留一块文字的方碑。
起稿于2021.11.17
完稿于2021.12.23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