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读不到3本到年阅100本

作者: 懒虫子的美丽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23:52 被阅读2次

hello ,大家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心路历程。我是一枚典型的理科生,从小就不怎么爱看书。像红楼梦、金庸作品都没读过。看到那么厚的一本书摆在那,我心里就发怵。过去的我不懂,现在想来就是所谓的文字障碍吧。

即使是言情小说,我也读不下去,没有耐心,更不会被情节吸引。这带来的好处就是初中时期,女生都在对爱情懵懂憧憬,很多同学沉迷于言情小说不能自拔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而我却在埋头苦读。

但我心里一直有根刺,我羡慕阅读量大的同学出口成章,诗词歌赋脱口而出。其实我也尝试过读读唐诗,但是……我真的没兴趣。因此,我给自己贴了“不爱阅读”的标签。在这一点上我蛮自卑的。

在2015年之前,我一年的阅读量不超过3本。偶尔会买《青年文摘》、《读者》看看。我喜欢短小精悍的故事。这也就是我的阅读量了。 2016年慢慢接触网课,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开始跟着群里的伙伴买推荐的书。过去的我还有个误区。我只认为文学类书籍叫书,不知道书还分很多种。2016年没有记录书单,好像读了5本书。

2017年认识Grace,参加了高效阅读实践营后。可以说这次阅读营对我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次阅读营彻底颠覆了我的阅读观。这里分享几点。

①阅读不只是读书,还可以是读人、读事、读物。就这一点,我心里的刺彻底拔掉了。原来我也是个爱阅读。在生活中我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人,喜欢听朋友讲书中的经典句子和作者的观点;喜欢观察同事的做事方法和说话方式;喜欢认识不同行业的朋友,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感受不同的思维视角。

②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一直以来被老师教育的读书方法是,端正地坐好,打开书本,从第一页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能跳读漏读。当读得很累读不下去的时候会自责,会羞愧,这么好的一本书我怎么就静不下心来读呢?

Grace说,书不是皇帝,不用“供”着,不用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从头到尾地读完。书要分类,不同的书要区别对待。小说、文学作品是要从头到尾慢慢读的,不然情节读不清楚。干货类书,比如《跃迁》、《精进》、《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等根据阅读目的快速阅读。可以先扫读目录,看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在第几章,直接跳到那章节,读完后问自己困惑在书中找到答案没有。根据二八法则,书上80%的重点在20%中。不用患得患失。

③书看了记不住是因为没有明确阅读目的。

我以前经常读完一本书,觉得这书真好啊,非常精彩。推荐给朋友,朋友问我书中讲了什么,我说不出来了,只会说你自己看吧,干货多多。

Grace 说这是因为没有明确阅读目的,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书不该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假设自己是皇帝,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了困惑,把“书”当臣子,喊书来解惑。把书推荐给朋友的时候也不用面面俱到都介绍,说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就足够了。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感受不同,介绍的点也自然不同。以前我总想全面阐述作者的精髓,导致什么也没抓住。以前的我还特别纠结,一本大家都说好的书我不太喜欢,就会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和别人不同,是我的理解力太差了吧。大家可以看出来,过去的我经常自我否定。在阅读这件事上非常纠结。

④构建阅读目的前应建立问题清单。

相信很多人爱买书,买书的速度大大超过读书的速度,从而家里囤着一堆书,看着焦虑。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也是其中之一。一直以为是由于时间少,没时间读。

Grace说读书慢源于阅读目的不清晰,阅读目的不清晰源于没有构建问题清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收集遇到的问题。当听到有人推荐相关书籍时再下单。当然,我们也可以带着问题去找书单,进行主题阅读。读书是主动行为。读书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所以买书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是大家都说好就要去买,特别是不知道好在哪就急急忙忙地下单。

思维决定行动。这几点阅读观改变了我对阅读的态度,也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读了40本书。

2018年,在群里受伙伴们的鼓舞一拍脑袋立了年阅100本书的目标。后来经历千山万水、艰难险阻,读了66本书。阅读习惯就像锻炼肌肉,刚开始需要意志力的支撑。依稀记得去年为了阅读目标逼着自己读书的情景。说实话,很艰难,也感觉不到乐趣。但是立了flag,就不想打脸,再累跪着也要爬过去。最后虽然没有读完100本,但是66本书已是我的历史新高。其实,在那时我也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但是,就是觉得年阅100本书很牛,想拥有这个标签。所以2019年依旧立了这个flag。

但是2019年1月的我依旧不想看书,书都没摸一下。2月,再次参加了高效阅读实践营。因为群里伙伴的感染,一拍脑袋开始了21天读21本书的挑战。刚开始的第一周,状态非常好,每天读一本书,并且在微博输出。信心满满。可是第二周就不行了,非常抗拒看书,每一天都很艰难。机智如我,把书单调整了一下,换了几本图多字少的书,减少点压力。在抗过了第二周,在第三周状态又回来了。最后顺利读完21本,并在微博输出21份阅读笔记。挑战成功的那一天非常有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这一次,我是真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前几天我在状态非常down的时候,竟然想着读书来舒缓一下。的确,打开纸质书,我的心就平和了很多。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

从以上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出,我并不是个爱阅读人,可是通过3年的努力,我让自己爱上了阅读,建立了阅读的习惯。现在的我随时随地可以拿出书来看,不会嫌外界吵。一天读一本书也不困难。现在一般读一本书,然后微博输出笔记最多2个小时。

我分享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说的是,我底子这么薄弱的一个人也可以建立阅读的习惯,那在座的各位更可以了。建立一个好的习惯,一是靠意志力,二是靠社群氛围。《美好人生运营指南》的作者一稼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近朱者赤。她说她在哈佛商学院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全世界最优秀的同学。所以当我们完不成自己的目标时,不要妄自菲薄,可能缺的只是正确的方法和一个积极正向的氛围。

我和飞飞最近建立了悦读family,一是想督促自己阅读,二是想认识更多爱阅读的伙伴,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第一期的活动接近尾声了。群里很多伙伴在开营前说自己不爱阅读、没时间读,可是这21天爆发出了强大的行动力。21天读的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量。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我们缺的只是正确的方法和一个积极正向的氛围。

第二期悦读family正在招募,欢迎有兴趣的伙伴加入。

从一年读不到3本到年阅100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年读不到3本到年阅100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e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