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公司培训,有幸聆听了改革开放百位先锋人物、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创建者禹国刚老先生的讲座,感悟颇深,与大家分享。
禹老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从中也映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程。最有传奇色彩的,自然是他参与创建深交所的历史。这事还要从一位日本老人——冈崎嘉平太说起。
冈崎嘉平太原是日本驻华的外交官,因反对日本侵华受到迫害,战后投身企业界,又始终致力于中日友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生访问中国100次,周总理亲自接待39次,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976年周总理去世,冈崎先生十分悲痛,决心要为中国再做一件实事,作为对周总理的纪念。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冈崎嘉平太与时任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联系,表示由自己出资,中国选派两人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应当说,冈崎老先生是很有眼光的,他清楚的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必须发展资本市场。可是在当时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资本市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谁敢张罗这事?所以廖承志数次婉拒了冈崎老先生的好意。
但冈崎嘉平太十分固执,对廖承志说:你们弄不弄资本市场是你们的事,但教不教是我的事,找两个人来学学有什么不行?看到老先生着急了,于是由共青团中央在全国选拔两名赴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的青年,这是1982年的事。
第一轮选拔是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标准是日语熟练,并且具备金融证券知识。没想到,在三个直辖市的考试竟然没有选出一个合格的。于是团中央又在广东进行了第二轮选拔,禹国刚当时在深圳的爱华电子公司工作,因为懂日语被选派参加考试,结果连续通过日语笔试、口试和金融证券知识考试,成为在全中国历时两年选出来的两名人才之一。
从这次选派赴日留学生,可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人才上的捉襟见肘。十年浩劫,让中国的专业人才整整断档了一代。要说这两个条件:日语熟练+懂金融证券,在今天的中国可能也不会特别多,但人数绝对是以万为单位,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诺大的中国竟然费了吃奶的劲才找出两个人。
中国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这在当时的日本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朝日新闻》要采访禹国刚,禹国刚跑到大使馆请示:要是记者问学成回国后怎么利用,如何回答?答复是不能说回去没用,那人家该批评咱们浪费公款;也不能说回去有用,毕竟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啊。最后禹国刚这么回答记者:中国有一句古话,学习不会是白学的。《朝日新闻》刊登的标题是“在资本主义中枢学习证券知识的中国人,理论出众,但回国后能派上用场吗?”
禹国刚和同学参观东京证券交易所,朝日新闻的报道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A股市值已经突破了10万亿美元,回首改革开放之初,能不能发行股票还是一个言论禁区,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分。
书回正传,禹国刚学成回国,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确实没派上用场,还是回到爱华电子公司工作。但改革开放进展迅猛,到了1988年,深圳发行了大陆第一支股票——深圳发展银行,当时没有股票交易所,是在柜台交易。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决定在深圳创建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禹国刚自然就成了筹备组的专家组长。他带领团队翻译了200多万字的英文资料,草拟了30多万字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为交易所开市做好了准备,后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是在这个汇编基础是筹建的。
内地最早的股票“深发展”1990年,当万事俱备,禹国刚到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司申请开业时,答复却是不批准——开办资本市场直到那时还是过于敏感的事。最终是市委书记李灏拍板,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正式开业,18天之后上海证交所开业,两个证交所出生时其实都是没有准生证的,1991年人民银行才正式审批,但上层仍在争议“姓社姓资”的问题,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才尘埃落定。
禹国刚的思想十分前卫,深交所刚刚成立,他就以当时全球证券业最先进的思想进行规划,在短短三年之内实现了四个现代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深交所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四化”的证券交易所,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以上就是禹国刚老先生参与创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故事。老先生的人生可谓精彩,今天的年轻人想复制他的成功是不容易的,毕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老先生身上的几个特质,这些特质是他取得成功真正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是勤奋好学。从全国选出来两个人,怎么就能选中他呢?懂日语好理解,因为禹国刚是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但金融证券知识哪学的?当时招考的人也问他这个问题,禹国刚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什么都学,什么书都看,他工作之余曾从图书馆借过金融证券的教材,认真自学过,没想到这次就派上了用场。老先生在讲座中对我们说:机会只青睐做好准备的人。这话谁都知道,却很少走心,听老先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来,真是令人心服口服。老先生到现在还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他说自己66岁学会游泳,最近刚学会演奏一种俄罗斯特有的手风琴。
二是开拓创新。三年内把一个刚出生的交易所建设为世界领先,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但讲座中另一件事更让人触动,虽然禹老先生是毕业于日语专业,但实际他在1964年上大学时,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没有日语专业的,当时全国都学俄语。但中苏关系迅速恶化,大家都开始转学其他语言,禹国刚眼光独到,决心要学日语(其中的原因他没有说,但相信必然有一番考虑)。
可当时没有日语专业,校长倒也开明,说只要他能找来老师,并动员几个同学一起学,就给开专业。禹国刚跑遍西安各大高校,终于在西安公路学院找到了一位日语老师,又说服了几位同学,就这样,他硬是凭一己之力帮学校开设了一个专业。在大学里换专业已经是很有勇气了,他竟然提出新设专业,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不就是“拓荒牛”精神吗?深圳特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正是有千万个像禹国刚这样敢想敢干的人来到深圳闯荡,才成就了特区4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
三是勇于担当。老先生教导年轻人八个字:爱国、勤奋、博学、创新,第一个要爱国。他有一句名言:不做大官,要做大事。做事情要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比如当年创建深圳证券交易所,姓社姓资的争议很大,这涉及到路线问题,搞不好是要把后半生搭进去的,若是从个人风险收益的角度看,这事不做最保险,但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这事又是非做不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关头,禹老先生挺身而出了。
基辛格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中间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禹国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他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精神可以且应该为我们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