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埋是敝乡葬俗之一。
寄者,暂时也。寄埋的意思也就是非正式下葬,亡主一般系懵懂童稚,半大韶华或身为顶梁柱的英年之身——譬如吧,像眼下居高不下的车祸致死——此风俗其实在整个北方乃至全国都差不多。很简单,人有旦夕祸福,前景难测。今天还活蹦乱跳,下一日就做了死鬼的情形实在是难以避免。
耄耋之年,骑鹤而去,基本皆可称之为天年或永年,病患致亡也罢,无疾而终也罢,到了那个岁数了嘛。死者一般都儿女满堂,子孙衍蕃,后人很隆重办个丧事,八条杠子十六条汉子将一口黑漆漆棺材抬至祖茔葬下即可,乃喜丧也——一个人一辈子,诞时顺利出世,活着滋润得意,死而浑无遗憾——岂不是一件可喜可慰之事?
可半途而去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老人葬礼上的哭丧多少是有点作秀成分的,而传统小调里寡妇哭夫,夜半之时的独夫哭妻以及父母哭子那可是纯然的真实情感流露。俗话说,寡妇死独子,没指望了,指的就是这类情形。
父母健在而儿女先去,按传统葬俗是不能入祖茔的。不顺嘛,连风水师都没法选穴位呀。一般勾穴,另立祖坟的话,讲究背山面水,踞高临下什么的,而已有祖坟者呢,在上一辈者脚下续位即可,可眼下连个参照物都没,你说怎么续?
那就只能寄埋他地,选一崖底,随便掏个洞窟,抬入,草草封闭即可,不太严实也没关系,说明还是与阳世有牵扯嘛,之后记住位置就算完事。特点一者是事发仓促,横死者一般只一两天两三天就打发了,二者也是为了将来移走方便。等到若干年后父母合葬时顺便迁入或配偶后死时顺便迁回,算是彻底了事。也有不埋的,谓之寄厝,穷苦人家多在野外垒一既简陋的小房子,三尺来高,可容棺木即可。也有在家寄厝的,但很少,家里女人孩子都胆小,可能会被吓着呢。有钱有势者多寄厝于寺庙或道观里,早先的寺庙或道观里闲置的房屋很多,有庙产支持呢,捐献钱款的也多。当然,寄厝于寺庙里方便僧人或道士随时超度也是个考虑吧。
有学者认为悬棺葬实际并非下葬,而是一种寄厝,只是由于移出实在不易,于是拉倒,也就成了死者的百年之域——此说有一定道理。
寄埋和寄厝唯一的区别是,数十年后,前者棺木早已腐烂,需重新装殓一个木匣子,而后者棺材基本完整,一直在世间阳气的裹绕里呢。
被寄埋的死者如果已婚,相对简单,若干年后配偶过世,移出,于祖坟合葬就是。顺便提及,一男多妻也是合葬墓,直到如今此葬俗还在继续,考古发掘里出现同类现象也比比皆是。但绝然不会出现一妻两夫的现象,哈,俩男人会打起来呢。相对应的婚俗是,如果一个男人妻死再娶一个未婚者,那双方都不会考虑百年之后的合葬问题。阳世一夫二妻那是违法,但阴间是允许的。倘然续娶的妻子也有已故的前夫,那就得于婚前预先商量好,一般都是尘归尘,土归土,即活着是你的妻子,但死后的合葬者还是前夫。这厢呢也一样,合葬者还是结发妻子。
倘然被寄埋的是一个未婚男子呢,时间合适后也要“娶亲”进而合葬并且移入祖茔,所谓的娶亲也就冥婚,操办者多系死者的侄子辈。由于“婚”和葬几乎同时进行,仪式非常怪诞,“亲家”双方也就是此时走动一下,事后联系甚疏。被寄埋者倘然是未婚女子,那未来的去向也是冥婚,被某个男鬼娶走,之后埋入“夫”家的祖坟;自家的祖坟是入不得的,生是张家人,死是李家鬼嘛。
前几年山西晋南发了多起偷盗女尸案,甚至杀掉到手的痴傻女子——谓之鲜尸,卖价更高——此类犯罪跟眼下乡村男女比例失调以及冥婚葬俗都有直接关系。
写此小文,心里都瘆瘆的。算了吧,不写了。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