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运行课堂的研究,我很感兴趣。因为一旦这样的课堂有模样,轻松的是老师,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
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还在努力探寻中。
一上课就把学力单一发下去,发下去后我是不说任何一句话的。很多孩子他就知道我要马上开始做,但是有的孩子还是会在等待老师的命令,他还继续静息,或者望着我。
过了一两分钟后,这个时候我要做点啥,要提醒他。我有个小组加分的评比,比如说你们小组四个人有四个人在行动了,我就加了40分,有三个行动我就加了30分,学生一看老师在加分,会思考他们为什么加分呢?他就自己想,想了之后他就开始看:哦,别人在做学力单,他就开始做。
我有以下疑问:
(1)从独立思考到全班分享,如何真正的自动化?
在这个执行的过程当中,学生他们也能够小组分享全班分享,但是可能还需要有那种仪式感的那种感觉,就需要现在我们是什么环节,要达到完全的自动化,好像还有点难度。
(2)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全班分享如何保证有质量?
我们很看重他们分享的质量。我怎么做,我尝试了两次。他们全班分享,我坐到学生位置上去,我当学生,真正当学生,因为他们和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的分享很容易就是谁来发言,完全不接别人的话,只想表达自己观点。他们会有一个断层,就是不能形成一个连接点,就这种关系。有时候课堂当中有的学生的思考发言其实很到位的,但是被主持人一下就晃过去,这个时候又觉得应该拿出来大做文章,让大家来辨析一下,就是那种精彩的环节不能放过。
我就干这个活,当他们要马上要放弃一段精彩后,我就举手,主持人就会请我,我就会问刚才他是这个观点,现在是他这你们是这个观点,请问你们到底怎么思考的?因为主持人这边他不做回应。
(3)如何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话语权?
还有就是班上很容易被那种成绩好的孩子带走了,他觉得学霸就是这样想的,那我们大家都这么想,这种氛围就需要老师出来提点。就要协调一下,我坐在位置上我自己定位以学生的身份,我发言也要经过他们同意的,这样一种做法。但如果一直是学霸拥有话语权,那么其他学生的发展在哪里呢?
因为我就很想知道这个自主自运行的课堂,老师的可为空间在哪里,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很关注课堂上那种沉默的大多数同学。就是成绩好的他知道会表达,他什么都懂,他也会表达也会思考,可能你整个课堂就是他们的课堂,而那些一般就是思维的懒惰者,他可能就不思考了,那么我们怎么去把这些学生给我扒拉出来,让他把他的思考及时的呈现出来,这肯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困惑。
答案在哪里呢?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去摸索建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