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营销/公关
在开始介绍我要做的墨攻娱乐之前,我总会被问到: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做墨攻传媒了?为什么不在墨攻传媒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
于是,我周而复始地讲述着同样的缘由:这是必然,无他。
用逻辑思维最近分享的“商业三级跳”思维或许可以解释的比较清楚。
通常我们看一家发展顺利的公司,觉得要么就是创始人、领导者很能干,带领队伍一路向前;要么就是风口里的猪啊,一阵风吹上了天,越飘越高而已。
其实你深想一下,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有起步、发展、高潮、衰落的过程,商业世界也同样符合这个规律。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这其实是一件逆天的事情,就是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啊。
他们绝对不只是做对了一件事,借助了同一个趋势。这当中,一定是完成了两次以上的能力切换,才能保持这个看似平滑的增长势头。
龚焱教授把一个公司的发展,抽象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从0到1,创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N,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N到N+1,转型阶段。这三个阶段需要的能力,其实大不相同。
很多商业评论者,往往看到一家公司裁人,或者大批换高管,就判断这公司不行了。其实未必,没准恰恰是因为公司正处在升级换挡的过程,其实是公司的好事。(这也是我一直想解释清楚墨攻传媒为什么从比较大规模又回到小规模的原因:转型需要)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阶段,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业阶段。
这个时候公司最好的经营方式是啥?四个字,精益试错。核心妙诀就是快,唯快不破,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这个时候,要求创始人和团队,必须有创意、有拼劲儿,能玩命尝试各种机会,找到公司发展的基础。
一旦找到了基础,硅谷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甜点”。找到这个甜点之后,公司的商业模式就算通过验证,接下来是复制和放大。
那就要进入第二个阶段,从1到N,复制和扩张。
这个时候公司的经营方式就要切换,不再是快速试错、迭代,而是追求标准化和一致性。因为只有标准化,你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而只有一致性,你最终才能复制和放大。
大公司一般都是这个方面做的特别好,特别细。比如你去坐飞机的头等舱,要一份坚果,里面每种坚果的颗数都是固定的,不是随手抓的,要细化到这种程度。
但是所有的复制和扩张也都有极限,到了天花板,想要继续增长,就必须要转型。
这又是一个新的阶段,从N到N+1。这个阶段,企业的行为模式又要变了,从一路狂奔,变成跨界转型。
你看,三个阶段,三种任务,那团队和领导人就需要有三种能力啊。所以,只要是团队能力发生了错配,就是跟当前阶段不一致,公司就有危险。
错配也有两种,一种是超配,就是下一个阶段的人才,在干上一个阶段的活儿。
我们在创业市场上经常看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出来的非常能干的人,他们一创业就能拉出豪华团队,但是往往反而不灵呢?
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擅长的是,把一个已经验证的商业模式不断复制和扩张。但是在找到那个甜点,在快速迭代的能力上反而不够,这是超配。
当然,更常见的是人才低配。就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把公司带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能力跟不上了。
按照龚焱教授的统计,这个时候40%的创始人会被换掉,其中又有80%是被迫的。亲手带出来的公司,就这么不得不放手。
举个著名的例子,推特公司,简单理解就是美国的微博。
推特的创始人叫杰克,刚开始公司在第一个阶段发展非常顺利,这是杰克的功劳。但是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公司出问题了。
杰克作为CEO,他的财务能力不足,也就是不会算账,他只会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管理公司支出。但是公司大了啊,各方面的财务非常复杂,杰克经常算错账。
就因为这个原因,投资人一合计,就把他换掉了。当时的场景非常残酷,两位投资人从东海岸的纽约飞到西海岸的硅谷,他们约了杰克吃早饭。等点完餐,投资人就和他说:“我们打算换一个CEO,当然,可以给你保留一个没有实权的主席职位,在董事会上有沉默的一席。”
杰克说:“什么?!请你再说一遍?”投资人一字不差地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然后拿出法律文件,说要么签字,要么你去找一个律师吧。就这样,杰克CEO的位置就丢掉了。
最近Uber公司换CEO也是这样,CEO还在芝加哥的酒店里面招聘高管,两个董事递进一封信——其中的一条要求,就是让他在当天24点之前辞职。虽然万般不情愿,但是拖到当天晚上11点55分,他也只好辞职了。
这看起来很不近人情,但是没办法,你的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就得让位。要不怎么说,公司发展是一件逆天的事情呢。
到了再下一个阶段呢?一样,善于做复制和扩张的团队,一旦触及业务的天花板,公司发展就停滞了,往往还是得靠换人来解决。
这个点上,换人会换谁呢?常见的情况是,创始人强力回归。
关于苹果公司乔布斯的被迫出走和最后回归,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这个时候,又需要创始人了?因为这个阶段的跨越,本质上就是再次创业,是为公司寻找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归纳一下,一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三种能力之间不断切换、迭代:探索能力,标准化能力和二次创业能力。
所以,了解商业世界越多,我对那些能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就越敬重。
远距离看,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乘势而上嘛。马化腾是因为互联网兴起,马云是因为电子商务兴起,一旦选对了跑道,好像就应该长到现在这么大。所谓“风来了,猪也能飞起来。”
但问题是,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尤其是,为什么他们能够跨越三个不同的阶段,甚至是跨越好几轮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直没有掉队?这背后,一定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禀赋、艰难、转型和承担。
所谓的创业,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凭借一个好主意就能走到底,而是一个人不断的自我修炼,不断自我突破一道道的关口的过程。
致敬那些终身学习的创业者。
松茸是从藏区出口到日本的,日本人又把松茸的消费带到中国~松茸刺身,挺有意思的商业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