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美术馆来观影像三年展。
看什么?
首先思考,摄影是什么?
当我们想认真思考一个事物的本质时,最好的办法是把它解构重组,通过破坏它原有的载体,默认的形式,从而得到对它本质的更深入的思考。
这是一种对人们固有观念的挑战,但观众开始思考,这还是不是摄影,这还是不是艺术的时候,艺术家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艺术最有魅力的地方。
摄影可以分解为摄影者、摄影设备、被摄对象,摄影的展现形式,以及观看者。本次展览中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对摄影不同组成部分的重新解构,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一起重新思考什么是摄影,从而理解什么是世界的真实和象征吧。
最佳观展方式
首先推荐微信小程序导览。广东美术馆可以使用小程序进行蓝牙导览功能,不需要下载app,关注小程序,打开蓝牙,人直接靠近展品,就会自动播放导览,不需要扫码不需要点击什么,整个体验非常顺滑。
有导览收获大不相同,推荐多加利用。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思考摄影的本质
骆凡这幅作品叫做何时离去。亿万年前形成的地貌在底片上显影,然后于暗房内再次投影到大尺幅的湿版底版上。
世界通过摄影所显现的不就是光与时间吗?光与时间是统一的,正是光速这个常量界定了可知宇宙的时空尺度,因此光已是一种先验形式,是一切的框架和载体。
我们可以把宇宙理解成一次正在发生的曝光过程。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骆凡的何时离去这幅作品让我想到,既然光可以作为一个基准衡量世间万物的框架,那么电力也可以成为衡量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框架,一个载体,一种货币,一种基准。
对摄影载体本身再创作
蔡东东的作品,把相纸本身也当作一种素材使用和创作。通过对相纸本身的切割,重组,增加其他元素等等手段,把摄影的语言不仅仅在拍摄手段上,更扩展到更大的空间中来。
改变照片的呈现方式,也能为观众带来新的观看角度。
在照片隔壁放一个镜子 马代表眼睛观看的头部换成了照相机镜头 通过对相机本身的重新切割创造出有趣的效果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张辽原也是对摄影的载体形式进行了破坏式的结构。
把照片打在一个海绵上 在照片外面加上一个多角度的磨砂玻璃对摄影方式的解构
这个艺术装置通过设备的改造试图引起人们对什么是现实与象征的反思。作者先拍摄了一张火的照片,然后把照片打印出来,再在上面放上了一盆水,通过投影机再投射出影像,就会看到,因为水文自然的波动,影像中的火呈现出仿佛正在燃烧的动感效果。感觉是如此容易地被操纵和模拟,那么真实和模拟的边界在哪里呢?
图片发自简书Ap这个装置中所有物件的阴影都是画上去的。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陈哲的向晚时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的创作进程,一共分为六章,每完成一章,作者就会拿掉一块小板,使光线透出更多一些,当所有展品都完成之后,就会得到一颗完整的太阳。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被摄影对象的再思考
姚尚勤这组作品做了一个有趣的提问,如果说影像摄影就是从真实世界中截取一个平面瞬间,把这个过具象化会得到什么?
香蕉的照片如何表现从宇宙截取出了一个影像平面?如果他是平面,我就可以在上面挤满番茄酱,用薯条蘸着吃。
宇宙的照片纪实摄影
张海儿,广州80年代的都市摄影。将80年代的,广州都市欲望,用黑白粗粝的影像表现出来。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香港九龙城寨的纪实摄影。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陈绍雄的这套作品,将广州大街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路标、每一辆车、甚至每一个很微小的东西(例如垃圾桶)都单独拍摄下来,然后按照比例做成不同大小尺寸的照片,再把这些形象沿轮廓线剪下,制成立体卡片,在家中重构了当时的街景。这个如小人国一般的照片叙事方式,是他对再现现实生活图像的理解。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叶仁杰的小北路摄影项目,关注广州小北外国人。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约翰汤姆逊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州对普通人民的肖像摄影作品。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阿芳照相馆,也是最早的中国人开的照相馆。
观展报告:广东美术馆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8-01-21 @广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