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 VS 咨询 的理解

作者: ffa108edf5d6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9:40 被阅读212次

背景:微信留言给开疆的Judy老师能解释下咨询的中心为什么是顾问吗?Judy老师竟然很热心地跟我通了电话,让我非常地意外和感恩。电话内容和心得记录,以备忘。

问题一、咨询为什么是“以顾问为中心”而不是客户呢?我认为咨询的核心是围绕着客户的问题展开,所以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

Judy老师从两个维度进行了解释。

维度1:

【Judy】咨询和教练的目的是什么?

【Laura】咨询:拿到解决方案;教练:激发和引导,生成行动计划

【Judy】结果是谁的意见更多些?

【Laura】咨询:顾问;教练:被教练者

【Judy】一个人或组织会如何挑选顾问呢?

【Laura】看他过往的经验/名誉,看他给的东西是否能够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Judy】非常好,你刚才说了个非常关键的词:“他给的东西”,关键是他。

我的总结:

两者的区别从结果这个角度来看,通俗的讲是:看拿谁的内容来用。

教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动计划,是被教练者本身的;

咨询: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顾问的。

维度2:关系

无论是讲师还是顾问,看似解决对方的需求,但是关系是不对等的。

讲师/顾问 讲授/给予的是知识、理论和技能,讲授的是专业知识,这些knowledge都是讲师/顾问的。

教练与被教练的关系则是对等的,尊重、信任、专注、灵活,与客户同在,与当下共舞。

问题二、专职教练(比如:高管教练)可以一连串的发问,激发被教练者。但教练型领导者,在工作领域不能完全使用教练技术,适当时候应给予建议甚至指导,我认为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您同意吗?

【Judy】很好,你已经观察到了不同。其实,教练型领导者 归根结底还是位领导,还是有make decision的工作。教练型领导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方是否愿意被教练

我的觉察:

1、教练技术可以使用但不能滥用。

学了一点点技术就想用,造成下属觉得我最近啰嗦了很多,说话总绕弯子。其实,我是单方面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被教练的意愿。

2、滥用技术的背后是什么?

好学、炫耀还是为了给每天的打卡找素材?

总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练习工具的使用,而不是以对方为中心。关注点在自己,很难建立亲和关系,难以提出强有力的问题。

3、深度觉察:立场

自认为预设的一连串发问就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在立场上已经是不对等的关系了。对话过程中是很难做到同在和灵动。

问题三、不明白高管教练 实施的方式除了“辅导谈话”以外还有“助人学习”,怎么理解“助人学习”呢?

【Judy】这里的学习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更为广义的学习。ICF专业教练11项核心能力 第8项技能--“促进学习及产生成果“之“创造觉察“,是让被教练者从自身经验中创建觉察,通过coach对自身发觉、突破或者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等等。

一旦创建了觉察,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会觉察和解决。(我的理解:个体不断进化,举一反三)

【Laura】自己从对教练的一时脑热想放弃过往10+的工作经验做专职教练,一个月以来,但发现过往的经验+教练技术才是我的优势和标签。

【Judy】很好,这就是自我学习。


我的收获:

1、昨晚范绵朔老师在五维俱乐部分享了《生命意图》工具的使用。跟着她的分享,我得出自己的关键词是“和谐“,Logo是”四叶草”。和我之前的感觉差异很大,一直以为Logo是“冬日暖阳”。

昨晚我的收获:知道了我为什么是大S的原因。因为不喜欢争执,喜欢的和谐舒服的环境,所以一再忍让和委屈自己

今天的收获:在Judy老师这里找到了理论支撑。原来昨晚的分享帮助我创建了觉察,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模式的真实原因。

2、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想法和情绪都是正常的。跟着感觉走,走着走着会找到答案,找到它的理论支撑。现在要做的就是,随心而动并记录下当下的感受。

3、自己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一辈子去品读。就像夜晚航行海面,探照灯照到的地方是那么的有限。每天都在认识新的自己,这种感觉有些惊喜!

走在精进的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练 VS 咨询 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r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