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所有来家里朋友们后,关上门,我却好像泄了气的气球靠着门,看着刚才热闹过后的一片狼藉,周围好安静,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原来热闹过后竟是这样的孤独。
细细数来,我们每天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虽然有时呼朋引伴,可是更多时候,我们也许都处在孤独状态。
我们都应该习惯热闹过后的孤独(一)
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是老大,底下有两个弟弟。按理说,家里有三个孩子,应该很热闹,如果稍微顽皮一点,甚至可以说是太过吵闹。
但有次和妈妈用微信聊天时,妈妈说了一些话,让我感触很深。
她说,其实感觉三个孩子都太少了,读书的读书,工作的工作,平时也没多少时间回来,每一次全家聚在一起吃个饭,那么热闹,可是当你们一走,家里就空落落的。你爸也经常不在家,剩下我一个人,才觉得热闹过后的孤独竟是那么可怕。
说真的,当听到妈妈说这些话,我的心里有点酸楚,但更多的是理解这种热闹过后的孤独。人都是群居动物,脱离了群体,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不光是妈妈,我也经常会觉得好像离开了朋友们,就特别害怕那种热闹与孤独的落差。
可是最后,我们都应该要习惯这种热闹过后的孤独。身处人群中,我们都极其容易对别人的感觉感同身受,对别人的温暖产生依赖,随着他们的笑而笑,伴着他们的难过而难过,所以只有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和能力去思考是非对错、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谁都不能陪谁一辈子,我们总会经历热闹过后的孤独。之后,我就教会妈妈运用手机的各种学习软件,偶尔也叫妈妈去跳广场舞,在她一个人孤独着的时候,她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会了阅读,而且去跳广场舞让她结识了许多阿姨,还锻炼了身体,显得更年轻态,不仅是身体,更是精神。
(二)
大学里,总是充满各种诱惑力,我们就像脱离父母管束的牢笼里的小鸟,肆意享受着不一样的大学时光。
之前有看过一篇文章叫《在大学里孤独是一种常态》,不可否认这是真的,但我们面对这种常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上大一时,我也是不例外的喜欢各种社团活动,课余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偶尔也和结识的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和宿舍舍友们感情还算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开始有了各自不同的规划,在一起热闹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便发现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人独处。
开始觉得挺不习惯的,后来慢慢接受,独处的时间里,我竟学会了比平时更多的才艺和更深的思考能力。我总爱躲在图书馆里,啃食各类文学读物,经常提笔自己写了许多思考的成果。心浮气躁时,就提笔练练书法,调节情绪。我还学会了爵士舞和拉丁舞,整个人变得愈发自信。
看看周边的同学和舍友们,每个人都在独处的时候,为各自的目标而努力着,他们变得越来越好,真心觉得高兴。当然,也有例外,也有不少人并不能习惯热闹过后的孤独,变得越来越寡言少语,窝在宿舍打机或者煲剧,原本感情不错的朋友们也产生了隔阂。
我们总是需要有独处的时间,以此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会独立,所谓“独立”,在我看来就是在孤独中学会安身立命。在诺大的城市,纵然眼前霓虹璀璨,可我们也要深知街边小巷的落寞,然后昂首挺胸,安放好自己的心态。
(三)
在恋情中,总是会有分分合合,许多人都陷在热情似火的时光久久不能自拔,无法从曾经爱得炽热去习惯现在的静如止水,总会经常傻傻的问一句“你还爱不爱我?”
也许你爱的那个人的确不爱你了,所以对你失去了爱的热情。也许你爱的那个人一如既往的爱着你,只是你没有习惯热闹过后的孤独。
闺蜜和她男朋友谈恋爱两年多了,刚在一起时,那么甜蜜,羡煞旁人。可是几个月后,他们之间就慢慢出现了矛盾,平时都没说几句话。她男友也是我的好朋友,偶尔坐下来聊的时候,他说爱情的火焰只剩下点点星火了。我很清楚他的意思,他是个对什么都抱有很大热情的人,在爱情中,当热情渐渐被平淡取代,他便不能习惯这种热闹过后的孤独感。
爱情中,有三种模式:
一、一如既往的热情似火
二、一开始极度热情,而后回归平淡
三、一直都是细水流长
说实话,第一种和第三种恋爱模式在现实中比较少见,第二种则为常数。人都是比较渴望第一种恋爱模式,习惯在蜜罐里打滚,更多无法接受从热情到平淡的落差,却忘却了习惯热闹过后的孤独,就像一个诸事顺利的人,无法接受失败的挫折感。
所以别害怕爱情里热闹过后的孤独,好好学会怎么去爱一个人,怎么去适应感情里的温差,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能握住你想到的幸福。
人多的时候,你可以尽情游戏,当现实回归平静,你也得习惯热闹过后的孤独,在独处的日子里变得更优秀。一年四季尚且温度不同,更何况生活?我们总要慢慢学着习惯各种温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独处中积蓄绝地反击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