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子蔷薇
昨天受到“今日头条”垂青,6万的阅读量得到了5块钱元的广告费,还让我兴奋了很久,似乎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忍不住在朋友圈晒上一晒,和大家分享喜悦。
有朋友的点评:敢情写文字这么久,都是“活雷锋”!
确实,十多万字的写作量,如果用金钱来衡量的话,那真的要找个角落,让我静静地蹲下,好好的哭一会。
怎么办呢,这就是兴趣啊,一毛钱没有,但是很开心;兴趣和工作的区别大概就在这里,工作是生存,兴趣是娱乐。
记得在《自卑与超越》中,有一句话,我甚是认同:生活意味着对整体有所奉献。生活真正的意义是别人可以分享的意义,也是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
为了能够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除了笔耕不辍,也开始慢慢的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句子成分、段落结构知识,力求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而每一次进步,便有一次的惊喜。
对于初学者来说,看过了那么多介绍写作技巧和“30天学会写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依然不能下笔。由此可以看出,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你会不会,而在于“能不能”。
对于自我能不能写作的怀疑,会伴随着整个的写作路程,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对于已经写了一定作品的作者,都始终存在着。这种自信心的缺失,并不是通过参加一些写作培训,或者学习故事类型和情节设置的技巧可以弥补的。
我们会感到很失望,会常常自疑“我真的适合写作吗?”、“我是属于对写作有天赋的吗?”这个世界也是挺奇怪的,大家不会嘲笑一个拿着画笔的画匠,不会嘲讽一个画图纸的工程人员,但是,对于“作家”的讥讽却络绎不绝,常常被当成一个笑话。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第一个嘲笑我的人,是我家先生,他觉得作家是会被“穷死”的;第二个笑话我的人,是我的父亲,“自己专业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还去想当什么作家”?幸好,我是属于脸皮厚的,这些评论没有阻挡我写作的决心,所以,才有机会一直到现在,还继续在公众号上和大家叨叨。
如果你对这个世间充满着好奇和渴望、相信自己良好感觉和智力,能够学习句子成分和段落结构;在选择写作的时候,知道自己对读者承担了一种责任,并且愿意在写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已经(或者正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掌握写作技巧,并为自己设立了严苛的标准,愿意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目标。那么,只要你不着急,不要求一蹴而就的成功,你就可以相信,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可以培养,我们是可以成为作家的。
“天才不是教出来的,但是作家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
这个中心,是《成为作家》这本书,最核心的思想。“作家天才论”是写作圈的误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
写作的这段时间里,圈子里也会经常讨论这些方面的问题,在进行网站专题审稿的时候,也常常会看到作者写出了这方面的疑惑。这些困难,根据书中的观点,基本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01. 要不要写作?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选择写作的人是特别的,是内心丰富和文采飞扬的。如果预定了这种前提,那么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写作这条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一段看似云淡风轻的场景和伤痛,都是具有戏剧性和题材性,区别在于我们是不是简单的分类归入到记忆最深处的档案里,或者抓住这个瞬间,将其捕捉下来,描述下来,从而使其成为永恒。
任何的技巧训练,都无法挽救一颗凭借灵感来写作的心。灵感这个东西,是潜意识无数的画面和素材不自觉的进入到你的大脑。每一个有过一段写作经历的人都会有一个共识,就是持续的原创,是一种不断的掏空,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自己,还能坚持写下去多久?
对于初学者,对于已经正在写作的人,“要不要写作”都是持续存在的困难。任何时候,每一次退却,都会让你不敢提笔,或者让一个正在创作的人停止原创。
究其根本,还是我们太年轻和自卑。
02. 难以重复早期的成功
作者和读者,由于自身的经历以及阅历的不同,对于不同的文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过一个经历,就是自己伤筋动骨写的文章,读者不一定产生共鸣;有一些自己觉得写得不够好的文章,却大受欢迎。
在某一篇爆文之后,我们会开始担心下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和读者的反馈。记得前段时间,我有篇文章在今日头条上阅读量达到了5万,于是在发表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我开始变得犹豫,开始对后期的阅读量感到焦虑。是的,我们都希望下一个作品比上一个作品要好,要优秀,但是,这种焦虑常常是适得其反的,长久的焦虑会让我们失去信心。
《成为作家》中,例举了一种“一本书作家”,是那种一本书很成功然后就再也没有了第二本书的作家,正是这种想“重复早期成功”的焦虑产生的自信心打击,直至绝望,最后不得不放弃甚至转行。
03. 需要长时间的间隙性
这种困难和第二种的作者一样,在写作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他们用自己曾经的作品,证明他们在写作方面有着不凡的实力。可是,有很长的时间,他们处于荒漠和枯燥期,没有灵感。在漫长的间隙期,对于一个职业作家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无论是生活和精神压力,都会很大,没有一个画面,没有任何素材,会激发出写作的欲望。但是,一旦过了这个时间,他们又能创作出火花四溅的作品。
这种困难的根源,在于灵感的依赖性。能不能写作,取悦于灵感什么时候来。似乎这是一种很负责的状态,没有灵感就没有作品,没有最好的就宁愿不写。然而,通常情况下,这种心理下的完美和理想,常常守不到云月开。
很多时候,写作犹如一种手艺,长期不用,是会生疏的。
04. 想到了开头,却没料到结尾
在写作的过程中,提笔写了开头,慢慢随着思绪,故事娓娓展开,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就在某个时候,卡壳了,不知道该如何结尾,如何结束文章,感觉自己难以驾驭文章的继续发展。
这个困难,和一个人的写作技巧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一定的关系,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类作者不具备足够的自信,或者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或者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去预测主人公的行为,或者太腼腆不能释放出面对现实生活事件中的那份激情。
这些都不是技巧上的问题,都是在我们系统的学习写作知识和技能之前,需要先了解的困难。
若我们怀着梦想,准备好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准备在创作者的浪潮中冲浪,让我们先谨记和克服这四个困难。
本文为竹子蔷薇第50篇原创.
作者信息:竹子蔷薇,大学教书匠,简书推荐作者,荔枝FM主播,用故事、书籍、电影、心理学,写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