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闵予小子》:自称“小子”多不凡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小子内心无比痛,年岁尚轻遭不幸,孑然一身忧茕茕。呜呼父皇一世英武名,敬孝在心奉终生。推而追念皇祖行,小节大情无不正。唯独小子年尚轻,夕惕朝乾意诚明。呜呼先王列祖宗,革命遗志我继承。
这首《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与其说是成王主持武王宗庙祭祀仪式的颂歌,不如说是成王主武王之丧时的表态发言。从“颂”的角度讲,“颂词”会受到法度的诸种限制。而这首颂词全然没有相应的限制,很有点信手拈来的味道。并且在情绪表达上,从“闵予小子”到“维予小子”,切换自然,主人翁意识极强。用清人方玉润的说法讲,算是“颂”中的变风之作。
后世学者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成王本人在武王宗庙落成纪念时的颂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成王年幼时,周公代成王以成王的口吻所做的警示颂词。不拘是哪一种说法,这首颂浑然真诚的一面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讲,由文王至武王,再由武王至成王,在这短短十一句话的颂词之中,赫赫然不失其文明。这或许恰是周人得以有天下的根本缘由。倘若,这十一句话恰是成王心声的话,这位少年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应该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一、小子“我”内心痛
这首《诗经·周颂·闵予小子》最大的特点便是以“闵予小子”的第一人称口吻贯穿始终。
这个“闵予小子”其中的学问大了。试想,于刚刚过世的武王,甚至之前去世的文王而言,能自称“予小子”,绝对不是一件吃亏的事儿。这个“予小子”基本上就表明了身份上的绝对合法性。能让文王、武王在天之灵认可、认同的,大概也只有这位自称“予小子”的成王了。此外,文王老成,那是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央的。武王久经文王之世,再加上伐纣灭商的实际武功是人家创造的,所以在资格、阅历上,那是有过硬资本的。这位自称“予小子”的家伙,如果不自称“予小子”,在那些老资历的诸侯王面前,还能怎样?反倒是这一声“闵予小子”,让大家有了几分亲切和同情,依稀有同过世的文王、武王一道共同保全一下这小子的冲动。
既然要做戏,最好是全套。“遭家不造,嬛嬛在疚”——年纪轻轻“我”遭遇着丧父的悲痛与不幸,从此之后孑然一人“我”忧心忡忡,身影茕茕。
各位看官,列位吃瓜群众。“予小子”就这样了,已经足够真诚。内心里那点“痛”不言自明——身影茕茕、忧心忡忡,至于各位要不要向“予小子”靠拢,那便是各位的“自由”了。
二、夙夜敬止观“我”行
这首颂词最关键的便是这句“夙夜敬止”了。
《诗经·大雅·文王》中写“穆穆文王,於缉煕敬止”,“缉煕敬止”可以说是对文王美德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予小子”心中,自己的父亲,刚刚过世的武王留给他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永世克孝”——一生敬孝。
实际上,武王留给后世子孙的恐怕绝不止这个“永世克孝”。“敬胜怠”才是他伐纣灭商所依凭的制胜法宝。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这句“夙夜敬止”便别有一番风味了。皇祖以“缉煕敬止”闻名,皇考以“敬胜怠”取胜,自己——“夙夜敬止”,至少算得上是一种传承。比不上爷爷止于至善的诚敬,也没有老爹革故鼎新的本领,依凭这个夕惕朝乾的姿态,至少也算是文明上一脉相承了。
三、革命遗志“我”继承
至于末尾那句“继序思不忘”,差不多相当于面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时——革命遗志由“我”继承的政治表态了。
小小年纪,能够有“示弱”的意识,能自称“予小子”,能意识到自己的“嬛嬛在疚”实属不易——自称“小子”多不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