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知乎得到了1.3K的赞和3K的收藏,所以我决定再一次将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希望这五部我看过五遍经典电影也能引起你的共鸣。以下是我的珍爱,推荐给你:
一、《狗镇》
豆瓣评分:8.4分
看五遍的原因:重口味的电影版《奇葩说》,知识储备量越多能挖掘出来的内涵就越多。
我本来看之前以为这就是一个名叫格蕾丝的天真少女惨遭无良村民虐待最后借助黑老大父亲之手痛快反杀的故事。
结果看完后才发现这部影片干货满满。
尤其父女俩最后的对话,酷毙了好吗,看10遍都不够啊有木有!对人性的各种颠覆解读让人肾上腺素飚升......
比如,对话中的名词解释:善良是什么?
格蕾丝:不怀恶意,宽容待人。
父亲说了:不!善良是在保持自己标准的同时也对他人保持相同的标准,这个小镇上的居民离你对自我的要求差得太远了,所以请杀了他们。
再比如:傲慢是什么?
格蕾丝对父亲说:傲慢就是你的权势。
可父亲说:不!权势不是傲慢,你才是傲慢!你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原谅所有人!这是彻头彻尾的傲慢!你又不是耶稣!
不仅如此,电影中还充满了各种自相矛盾的疑问.
比如权力就一定是坏的吗?
生而为人各尽所能就够了吗?
如果格蕾丝举起枪杀掉了所有居民,这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恶吗?
话题甚至可以深入到哲学和宗教......
而提出这类深奥疑问的父亲,居然是一个黑道老大、流氓同伙、世俗意义上的坏人。
《狗镇》这部电影的主线是明晰的,但带给观者的感受是多元化的,因为有太多可供思维延展的空间了,细化到每个观点、每句话、每个场景,都会带来思辨的可能性。
甚至这部电影就是矛盾本身。
所以《狗镇》绝对值得五刷,那种互斥的观点在自己脑袋里相互碰撞的感觉会让人爽到飞起,犹如自己给自己办了一场《奇葩说》
再者,不看五遍,都对不起妮可基德曼的颜。
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豆瓣评分:8.9分
看五遍的原因:没有一个女人能让我对她由避之不及的厌恶,在重复观影的过程中神奇地扭转成疯狂炽热的喜爱。
这是个悲剧故事。
美丽的女主角松子从小没能得到父亲足够的关怀,成年后因为爆棚的孤独感而不断游离在各色男人身边,但被抛弃的命运一直没有放过她,最终53岁邋遢肮脏的松子死在了一群孩子的棍棒下。
但这部影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在五次刷片过程中对女主角松子的看法都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遍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什么这个女人一点都不自爱呢?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奢望得到男人全心全意的爱?我的天哪我一定要保持警惕,千万不能变成这样的人,不然就太悲催了。
第二遍
好吧她其实也挺可怜的,从小妈妈不疼爸爸不爱,估计是没什么安全感吧,所以才会一直活得这么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咦,好像某些时刻我能在她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咦,好像我身边也有这类人的存在……好吧,或者,我可以再对他们好一点……
第三遍
她原来一直在抗争啊。每次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却总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算是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也能怀抱希望高举手臂大声呼喊着“我为爱而活!”;生命的最后时刻哪怕拖着53岁肥胖邋遢的身体,也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故事的结局被孩子用棍棒打死其实不是她的错,因为她真的已经尽力了……
第四遍
“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付出什么”。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松子的一生其实是光芒万丈的,因为她永远笑容满面地把爱全都奉献出去,自己却总是伤痕累累。所以假如不看结局,只看过程,松子无疑才是真正活过的人。
第五遍
我忽然想通了一件事情:如果说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情商才是人们的保护壳和通行证,那松子无疑是情商极低的人,她爱人没有原则,善良没有底线,不聪明也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一辈子都在反思和原谅。如果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这种人过得不好是她活该。
但这个社会已经容不下这样纯粹的爱了吗?
但爱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啊!这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松子她就是学不会那些心机,就是愿意保留纯粹干净的内心,就是穿不上那身厚重的假面伪装,可这不是她的错,她不该因此被尘世践踏,被社会戏弄。
我突然好想挡在她面前,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并告诉她:生而为人,你不必抱歉。
第五遍之后,我爱上她了。
三、《一一》
豆瓣评分:8.9分
看五遍的原因:人生每多一寸阅历,电影就新增一份魅力。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才14岁。《一一》这个名字很有吸引力,于是我怀着为啥不叫《二二》的好奇心打开它,结果没看完,坚持住的那一个半小时里仅有的感觉就是这部电影好琐碎,又慢又啰嗦,还不如来我家拍,可能比洋洋家还要有趣一点。
高二时,受不了同桌的软磨硬泡就又看了一遍,看完后心里有股那时还表述不出的失落感,坐了好一阵才缓过来。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台词:“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比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我回想看过的各类电影,对这句话表示深切的认同,只是并没有从《一一》中感受到,反而觉得这三小时好像就是一辈子,短得另人窒息。
后来上大学,听闻了杨德昌导演和蔡琴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就去查阅了他的人生经历,突然觉得他的人生观似乎都隐匿在了《一一》这部电影里。看电影的人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而杨德昌就像洋洋一样手持相机拍摄出众生百态,再用冰冷的手术刀把现实的无奈、个体的孤独和生活的阴暗一层层全部剖开给我们看,于是我怀着对人生未知的恐惧把重温后的《一一》列入了心中的好电影名单,顺便对当下充斥着视觉特效和狗血情节的爆米花电影表示十分遗憾。
工作后第一次听到退休这个词,来自隔壁办公室的阿姨口中,她说还清楚记得自己刚出校园的样子,转眼一辈子就过去了,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做,不知道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听完这句话我整个人像被闪电击中,回家立马翻出电影,而后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做电影即人生:如果三倍的生命都是如此,那真的没有重来一次的必要。或许因为我太年轻,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所以还固执地将《一一》理解为晦涩而醒目的警钟,并在那个当下做出了改变自己的重大决定。
再后来,和朋友聊起,《一一》就成了那半杯水,我看到的是“还有”,他看到的是“只剩”。不同于我的自以为是,他始终对无力感这个词抱有敬畏之心,并试图在《一一》带给他的恐慌和茫然中找到对自我的谦卑和对生命的宽容。再回顾一遍,我才对电影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看不到,那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好像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
会有第六遍的,感谢电影的存在。
四、《当幸福来敲门》
豆瓣评分:8.9分
看五遍的原因:如芒在背的鞭策和得偿所愿的鼓舞影响着我生命中所有重大的时刻。
1、影片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台词源自克里斯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不要相信任何人跟你说不可能,那是失败者的立场。”这句话把当初缺乏辩证思维的我从几近放弃的深渊中解救了出来,因为总有一些貌似经验丰富的前辈会趾高气昂地对你的目标做出负面评价,这对怀抱梦想的年轻人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但自从克里斯的故事在我心上生根发芽,我就再也没有被所谓的“经验之谈”困扰过。
因为结果是成功者的证明,不是loser的意淫。
它让我从此对这点深信不疑。
2、我也曾陷入对阶级固化和马太效应的深度恐惧中。但其实论惨,克里斯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惨,可跨越阶层的梦想在他那里得以实现了,所以我明白,绝望的沟壑都是自己跳进去的。
它是我沮丧时刻的兴奋剂。
3、我也会为一点点小成绩骄傲,继而给自己堆砌诸多借口去享受欢愉。但克里斯在深夜里点燃的那束灯光会让我蓦然意识到分秒的重要性,那时我才能狠下心将自己的懒惰置于死地。
它是我抵抗堕落时的长鞭。
4、影片最后,克里斯站在人群里默默为自己鼓掌,掌声里蕴含着对过往艰辛的慰问和对最终结果的庆幸,没人能确保成功的必然,但他还是如此坚定地相信:走下去,才是最棒的选择。
它是我迷茫时刻的勇气。
5、假如一个人常把困难和艰辛挂在嘴边,以此为自己博取同情和特权,那无论他获得什么,上帝都会将这个人仅有的尊严收回去。克里斯深明此义,所以从来都将痛苦打碎吞进肚子里,哪怕哭泣流泪也坚决不为非劳动所得的利益而做出丝毫妥协。
它支撑着我永远保持站立。
此生最爱的电影,五遍哪能足矣?
五、《穆赫兰道》
豆瓣评分:8.3分
看五遍的原因:你敢跟我说看一遍就看懂了我肯定会打你的!
我反正是边看边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不在线上,其实每个场景都知道在说什么,但是连起来就看不懂了,好尴尬。
来简单讲述一下我观影时的心路历程:
第一遍
女主真漂亮…这两夫妻笑得好诡异…哇这乞丐好丑吓我一跳…一看这杀手就知道刚入行…哎呀床上的尸体居然腐烂了好恶心…堂堂好莱坞为啥这么为难一个小导演…啊大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了唉这么神奇的…好热闹的party哦……
…………
(漫长的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
这,是,个,啥!
第二遍
听说这部电影智商130以上的人才能看懂,可我智商有133啊!如果看第二遍我还会看不懂?!不信了!开干!
…………
(漫长的两个多小时第二次过去了……)
…………
我还是再去测一下智商吧……
第三遍
不行了我投降,赶紧去找找有没有大神的全方位解析……
哦,原来还跟佛洛依德的梦境理论有关,如果这么深奥的话还是很有再钻研一下的必要嘛……..
(漫长的两个多小时第三次过去了……)
……
大卫同学你一开始就不能加一个字幕吗?!比如“请大家注意我要开始做梦了哦”这一类的……
装逼很容易被打的我跟你说……
第四遍
闺蜜:“来来来你给我讲解一下嘛我还是看不懂…”
我:“这么简单你居然看不懂我的天呐,告诉你哦,看这个镜头,他其实是想表示……这个呢其实就代表她现实中的……所以这就弥补了……”
……
(漫长的两个多小时第四次过去了……)
……
我:“懂了吧?简单吧?”
闺蜜:“哦~~~(超长拖音),这么复杂你都能看懂,好聪明啊!”
第五遍
闺蜜:“乔,你的解释好像不完整啊,来看看这个人说的…”
什么?!这其实根本就不是戴安娜的梦?!
什么?!戴安娜小时候被性侵过?!
什么?!这几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人?!
我!不!信!
为什么我看不出来?!!!
再战一回!!!!
……
(漫长的两个多小时第五次过去了)
……
老!子!不!干!了!
爱怎么解释怎么解释!
宝宝心里就一个哈姆雷特!
还是智障的那种!
摔!
好啦好啦我其实是深爱大卫林奇的,但我认为一部好电影应该兼具观赏性和意义性,当然这两者的前提是观众要能理解电影究竟在表达什么。
所以个人拙见,《穆赫兰道》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展现形式......
以上就是我真真切切看过五遍的电影。
而且确实在每次看完之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一个懒人的文字分割线)
在知乎的点赞量已破1.3K,收藏量也有3K多,但是我不准备说什么”没想到这个答案能得到这么多朋友喜欢"之类的客套话了,因为这篇文章我写得非常用心,我相信用心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引起共鸣。
然后就有朋友私信问我,为什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他看了很多遍,能讲出来的观点也只停留在我看第二遍的阶段?心里的感受明明很复杂,但总是理不清楚也说不明白。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个例,但后来发现有好几个朋友都提到了这件事。
我回想了一下,之所以自己能产生多层次的观点,是因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不只是"看"而已,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于是我用了三天时间思考,用了两天时间写作,整理出了一篇《电影装逼指南》("装逼"在这里是褒义词请放心),100%纯干货,专治普通影迷们的观后无感综合症。
我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公众号【乔小姐的影单】里,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之后在右侧菜单栏获取。但是影评牛大大们就请回避啦,因为这篇指南注重实用性而并非专业性,班门弄斧很羞涩的,捂脸跑。
好吧,这波广告是硬的,但我是真心的,比个圆圆的心,爱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