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我前同事的一个小孩在我校就读,也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这个小孩非常的顽皮,在校经常违反纪律,典型的熊孩子。我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就是严厉的要求他,批评他,教育他,盯住他。但他的班主任却没有这样做,先是跟我沟通,从我那里了解有关他的家庭背景,然后通过她的关系网了解到他小学时候的在校情况,又多次跟他的父母沟通,了解他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在家的情况,最后告诉我说,我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可能不太好,因为他的父亲在家就是这样要求他了,如果效果好的话,在学校就不会是这样的表现了。所以她采取的方法是,耐心的引导他,经常以朋友的方式和他谈心,在这过程中重新教他做人的一些道理和一些规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确实发现他有所转变了——虽然距离好学生的标准还差很多。事实已证明她的方法效果要好很多。这位班主任从教已经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相当丰富,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需要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他的同学,父母,还有平时的观察和交往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优点缺点。深入了解学生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花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教育家经过实践得出的真知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后,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需要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中学生正是花季雨季的妙龄,也是经验知识性格逐渐形成的阶段。细心的观察,你会发现全班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学生比较聪明,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好奇,有的学生比较善良,愿意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学生比较好动,上课下课小动作不断,还有些学生还比较马虎调皮,小病小错接踵而至。三好学生虽然可人,但调皮好动的学生亦有可爱的一面。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不带任何偏见之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因材施教,需要我们拥有一颗耐心。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等待开花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耐心是希望的艺术。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凡,懂得守望。要知道,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用耐心呵护学生露珠般脆弱的心灵,精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心理氛围。我们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就是对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和培育;老师善解人意的温情和耐心的守候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尽最大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履行好“筑梦人”的责任,才能为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一支全面发展、能力与品德共存的“梦之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