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成为你观察一家公司内部管理、团队建设的一个绝好的窗口!
作为一家公司注册和代理记账公司的商务人员,在这样一家超级年轻化的公司里,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到那些管理者,观察他们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很多时候,我真的是感到这帮人还真的是太年轻了!
公司的操作模式是在百度上投放竞价广告,然后将点击咨询的客户信息下发给我们,让我们去联系!这些咨询的客户,大致分为几类,想要咨询注册公司的、想要比价格的、同行恶意点击的、心血来潮想核个名字玩玩的,后面的这几类都不是我们的客户,而那些想要咨询注册公司的,里面又分为几种,有提前咨询,需要长期跟进的,有把我们当作问题解答库,问了就自己去注册的,有的注册一些我们公司做不了的业务的,有咨询之后嫌贵挂电话的,基本上公司给的资源质量能签单率大概就是十分之一,而且很多客户的办公地址都没有找到!又是需要时间等待的!按照公司目前分配的资源数量,每月18个左右,随机分配,有的运气稍微好点,一个月能签下2~3个客户,而有的一个月一个都没能签下一单。资源质量就是这样,然后公司定目标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这些资源质量,闭着眼睛就让你一个月签个3单,然后完不成任务就要罚款,本来销售人员的工资就很低了,还罚款,试用期内三个月完成不了任务的还要求员工离职,然后公司又重新去招聘一批新员工进来,从新循环!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业绩的差异性是由系统随机造成的,那么惩罚垫底的员工绝不可能提升个人的表现!
再说公司的培训,真是一个大奇葩,培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公司注册流程和代理记账的内容,大概就1000个字,除此之外基本上就再也不介绍任何业务内容了,比如签单的流程,怎么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比如办证需要先交多少定金?比如客户要开发票,需不需要加钱?比如什么时候收尾款?怎么做资料的交接?需要客户提供什么资料?不同行业的注册有什么要求?可以说很多本来可以说,应该说的业务流程和知识,但是他们都没有说!这对于业务员来说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因为客户随便问一个问题就能难倒他们,一点都不能体现他们的专业性,你叫他们哪来的信心去跟客户谈?一个电话十个问题九个回答不出来,所有的答案都是忽悠,都指向‘你的问题很严重,快来找我们,我们可以帮你解决’你觉得这种靠运气和忽悠做出来的业绩能长久吗?
其实,公司本可以更好的,比如周六加班,你可以选择培训员工,解答他们一周来遇到的所有问题以及培训大量的业务知识,你可以介绍这个行业的一些新鲜事情,探讨如何把业务做得更好,可以探讨一些时事,一起统一价值观,分享认知,但是你居然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你居然忙于让他们出去发传单!真是可笑,一个管理者连自己该做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一个管理者居然以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为乐趣!
其实,公司本可以更好的,比如公司可以通过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办事能力,而不是指望通过招聘招到优秀的人才,要知道你这么低的薪资是很难招到优秀的人才的,因为人家根本就不会鸟你!除非是年轻一点的,觉得你这里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有未来的地方,他们才会愿意尝试一下!但是员工进来,你居然不给到应有的培训,其次你不考虑公司的资源质量,强行定下目标,根本不考虑他们能不能完成,然后完不成就罚钱,然后要求你离职,这真是一家很搞笑的公司想出来的很搞笑的做法!指望通过一次次的淘汰剩下所谓的优秀的人员,但是进来了几批人,剩下的又有多少?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居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自身的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业务人员的问题!一个没有能力发现事实真相的管理者,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正所谓将军无能,累死千军!让平庸的管理者训练你的员工,会让你的公司得不偿失!
对于公司定目标的做法,我还想再说几句,《戴明哲学》一书讲过‘员工没必要对质量负全责,因为原料、工具、设备、生产工艺等90%的环节,他们都没有参与,所以他们不必负全责’。同样的公司分配的资源质量我们根本没办法把控,而且一些好的资源他们都私发给了主管,借此提升主管的业绩,并提升他们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在你们拿到更好资源的情况下,你们依然没能完成业绩,那你凭什么去苛责别人?!
《戴明领导手册》一书中写道:“目标管理法多少只能算是‘心想事成’的梦想清单,无异于我们儿时圣诞节前或生日时的祝愿。‘我有些心愿,’老板这么说,‘现在你要负责将它们实现。’这样一点都不费脑筋。它不叫领导力,而只表示不想用心思考,并且放弃领导。
但是公司的做法就是这样子,那些管理者定目标就这这么异想天开,不愿理考虑客观现实,口口声声说,人家广州总部都做到了,那我们分公司也要做到,根本不考虑总部人数比我们人多,发展时间比我们长了几年!
绩效考核成功吗?根据蒂莫西•谢尔哈特在《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九成以上的绩效考核制并不成功。彼得•斯科尔特斯怀疑实际上比这更糟。绩效考核反映出领导对员工的态度,会促使一个团队的分裂和漠不关心,使组织失去温暖,喜欢怪罪别人,员工士气低落。
如果管理者依然不愿意面对客观事实,好大喜功,强行定目标,不培训员工,喜欢苛责别人的问题,如果别人没有出单,就觉得别人从头到脚都是问题,你的衣服纽扣太低了,那是耍流氓!你讲话的方式太逗了,不够严肃!你能力不行,一个客户都签不下来!对我而言过分强调细节的管理者都是超级无能的管理者!就比如你拿着刀去跟别人拿着枪打架,结果别人一枪干掉了你,结果你的领导还说,都怪你带了帽子,遮住了眼睛,没能及时发现别人开枪,问题是就算你及时发现了,你的速度能跟得上子弹吗?他还会怪你,都怪你的鞋子不够好,你应该穿跑鞋的,而且的系鞋带的方式也不对!总之,若你不能完成任务,你从头到脚都是问题!甚至发型不够帅也会成为你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他们不敢承认大部分的问题出在公司的身上,他们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出了问题!如果他们少招一些人,大家的资源多一点,那么业绩是不是可以提升一点呢?在资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员数量增加了一倍,还要求大家都完成任务,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
真正的好管理者是‘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好的管理者能看清大局,知道影响事情的关键因素。如果面对那些嫌贵的客户,你自己签不下来,那么你就不要去苛责别人,因为你没有做到!如果面对那些坚持月付的客户,你不是靠申请特批才能签下,那你也不要要求别人一定要签下!如果你签下的客户靠的都是上一个月跟进的客户,那么本月刚接资源不能完成的任务的,你就不应该指责别人为什么不能完成!我知道,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没有哪个管理者会轻易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这会表明自己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他们也不敢告诉下面的人,他们能签单的真实原因,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知道他们不过如此!
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敢面对客观事实真相,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公司的未来基本上可以被预测了,一个套娃效应就足以预测!套娃效应讲的是人类有个共同特质:大多数人都会用比自己差的人。因为这样自己就最安全。在组织中,人类一般宁愿选择比自己差一些的人,这样可以方便他自己管理,因为他们害怕下属能力比自己强,害怕下属功高震主,从而威胁到自己的饭碗。这就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人们在组织中生存所选择的第三条出路。因此,他们在选择应聘者的时候,往往以自己为标准进行衡量,结果人越招越差,越差越招。在提拔副手的时候,人们也喜欢找一个能力比自己差的人作副手,副手也找一个能力比他差的人作部下,这样下去,能力越来越差,于是主管就总是说自己的部下不行,其实都是他当初自己造成的。优秀的人多半会用比自己略差的人,条件差的人则雇用比自己更差的人。
《我的前半生》中贺函说过一句评价管理者的话:“就他那点人品,他手下的聪明人迟早会走光的,然后等他再招几个对他顶礼膜拜的傻帽儿,那他就等于是自掘坟墓,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他自己就会灰飞烟灭的。”
其实,公司本可以更好的,但是,管理者正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毁掉自己!
至于未来,你觉得这样的公司和团队可以给你吗?
《管理者的无用功: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笔记
1、老板都希望员工拼命工作,那样才觉得自己的工资付得值,才觉得公司未来有希望,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当看到员工加班的时候,非常自然的反应就是,鼓励这些加班的员工。同时,借表扬他们,来侧面敲打那些工作不积极的人。但问题是: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鼓励加班,那么得到的就是工作量。但是,作为老板,最终需要的是工作量吗?显然不是。我们要的应该是结果,是产出。
2、员工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如何取悦老板。所以有时候,老板看到员工加班,以为自己长久以来“灌迷魂汤”终于有成效了,但很大可能性是,员工在假装努力,给老板“反向灌迷魂汤”。
3、鼓励加班、鼓励工作量的文化一旦建立,就会非常可怕。因为所有人会觉得那就是好坏的衡量标准,然后不断加班,做着无用功。
4、要有方法,不要做自我感动式的无效努力。但很多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在每天做着大量自我感动的无效努力,而不自知。每天朝8晚9,他们觉得他们在努力奋斗!
5、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啊。如果有能力强的人,这些就都解决啦。但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结论,因为把公司发展寄希望于找到一个优秀的人,那说明管理体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想想看,如果一个创业公司,需要马云做销售、马化腾做产品经理、李彦宏做CTO,这样才能成功,那这家公司还能做成么?
6、那些一直喜欢问问题的员工看起来好像很有上进心,很有求知欲,其实那是能力最差的员工,因为那表明TA没有思考能力,没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平庸的管理者会特别喜欢这些会来事的员工,因为这些人不断抛出的问题可以帮他‘刷存在感’,显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作用!他们就是一组配对的俄罗斯套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