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7 秋海 秋海小院
《更好的人生》,很“鸡汤”的名字,很“鸡汤”的主旨,毫无悬念!不是我喜欢的直白。
“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而我对法国的作家,仍有一股莫名的期待,所以入手也算顺理成章。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庆幸拿它凑单之前,没有上豆瓣搜索它的名字(120人,6.1分)。
这不是说,它是一本多棒的书,而是,它依然有力量让我敲点键盘,甚至在四天后回想起来,我还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个愉快的时光。
首先,它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藩篱,最动人的莫过于共鸣。生活工作中同样的苟且,模糊了玛蒂尔德和杨的生活在巴黎,而我的在江南。当我看到“做公务员,就这么有优越感吗”,我终于不可抑制地笑出了声,也是唯一一次有声音的笑。
其次,幸好没有华丽的逆袭。马蒂尔德和杨都遇见了他们渴望的改变他们生活中的那束光,让他们有了下面的迷信“ 我仿佛多多少少让自己升入了一个更高层的世界,现在的我无法任由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等于是要毁了。”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成本叫做机会成本,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机会成本。不仅如此,当因为某个选择受苦时,我们也无法保证如果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就一定是幸福的。我们,这个阶段的我们,只是根据这个阶段的需求,可以自主地做出独属于这个阶段的选择,便是美好的。马蒂尔德和杨都冲向了“更好的人生”,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意味着圆满,甚至有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幸的开始。
最后,我们的生活中,难道还缺少不想被毁掉而孤注一掷的执着吗?他们,在别人认可、反对或怀疑的目光中,选择了要过更好的人生,他们也许辞掉了工作,也许放弃了某个机会,然而激情过后发现,生活并没有比以前更美好(当然也有成功者),甚至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毕竟乌合之众式的错误总比一个人的错误更容易被人接受、理解、原谅。
玛蒂尔德、杨,这两个渺小的有着无数缺点的普通人,就是芸芸大众的一个缩影,等待获得一点启示,顿悟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救赎的勇气,如你、如我!
作者的笔触很散,无关痛痒的杂乱叙述,还是给了读者一个满身烟火气的年轻女郎马蒂尔德。对于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的我而言,当属于马蒂尔德的故事戛然而止时,杨的登场,还是让我有了很多妄想。我遇见了马蒂尔德,但记住了杨。他们的现实与妄想,也让我几度迷惑,至此依然。
PS: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感受也都不尽相同。没读懂一本书和读懂一本书一样,总有几个瞬间,值得诉说。
秋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