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场上以逸待劳在军事斗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先处战场者以逸,后驱战场者以劳。化为现代竞争中,在己方势力低于敌方时,大可不必对其锋芒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采取以守待攻的方法,不断与敌人周璇,削弱敌方实力,待时机和实力发生转变时,动如脱兔,给予敌方致命的打击。
该方法并不是任凭敌方控制形式,而是以不动应万动,以小变应大变,削弱敌方。但战争和形式的主动权必须有己方掌握。行万事、某策略均要己方牵制形态,不要让敌方牵着鼻子走。
典例:斯大林胜算罗斯福
1944年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美英苏强国准备举行会议,商谈战后遗留问题。斯大林了解到罗斯福身体不佳,在罗斯福提出等到阳春三月再会谈时,被斯大林以事情紧急为由拒绝;当罗斯福提出在气候暖的地方召开时,斯大林也拒绝并提出在由苏联控制的正值冰天雪地的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小镇上举行,罗斯福无奈只能答应。
会议开始便紧凑而漫长,并有接连不断的party要罗斯福参加,很多决策因精神和体力很难再耗而草草地按苏联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回国后几个星期便去世了,斯大林以逸待劳的运用迫使很多协议签署都倾向了苏联方向,是以逸待劳的经典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