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6426/23e8e4cbb20f6c38.png)
现代城市社会相对传统农村社会,经济上最大的区别是分工程度。
传统农村
与人的分工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做类似的农活,下地、除草、施肥、喂养牲畜等等。
人人都做着类似的工作,这也就使得相近条件下,人跟人之间的产出收入,基本不存在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多一口人,便是多一个劳动力,多一分力。
现代城市社会
,人跟人之间高度分工,导致哪怕同是普通人家出身打工人,在同一个城市也有人月入三千,有人月入十万,后者创造产出带来的收入,足足是前者的三十余倍。而且月薪十万的人,工作强度说不好还比月薪三千的低。这在农业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家庭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一个农民的产出,不太可能是另一个正常农民的n倍。
农村社会
,量胜于质,多一口人干活,就多一分力, 所以也证明了目前农村喜欢多生娃的情况,说直白一点就是创造劳动力!
城市社会
,质胜于量,一个高薪岗位的产出收入,转化成金钱能顶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普通人的薪资待遇。
所以城市和农村经济逻辑的根本差异,自然也就导致了人口增长逻辑的差异
,也可以说是生育抉择的差异!
传统农村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是多生娃,然后简单地放养成农业劳动力
, 一个人干农活,永远干不过十个人一起上。而城市社会,即便是家庭背景相近,进入社会发展后,打工人跟打工人之间的产出收入差距,完全也可以是十倍百倍。
这种前提下,养七八个娃的所有资源 完全可以去尝试培养高质量的娃,这样从收入上可能就会超出均值数十倍的下一代, 所以在城市社会无疑就是更优的选择。也可以说成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 毕竟七八个普通打工人的收入,加起来大概率还是不如一个年入百万的高端人才, 至于到底能不能培养出来,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培养出来,这不在文章讨论的范围。
但城市化给居民们带来的新规则,无疑就是质胜于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