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挨打长大的小孩,我和老公在“打孩子”方面的见解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日渐分歧。我觉得是时候站出来说两句给对方辩友(们)画画重点了!
首先说明两点:
一,此处所说的“打孩子”的意思是指暴力体罚孩子,也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种打,而很难被定义算不算打的那种“抚摸式”拍屁股不在此列。
二,因为偶发突发或危险性事件,情急失手打了孩子,纯属应激反应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比如孩子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突然要狂奔拽不回来的,动物园里阻止不了一定要摸老虎屁股的,望庐山瀑布好奇是不是银河要下去一探究竟的......本文所探讨的是在日常教养中究竟该不该打孩子,该如何打的问题。
分歧
记得老爸最后一次打我是高二暑假。那时我很胖,老爸根本打不动我了,与其说是打不如说是在摔跤,进攻方和防守方躺在地上扭打在一起难分胜负只为了抢个破电视遥控器。我被禁止看电视,因为开学升高三,父母的焦虑,你懂得。
当时我离家住校,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我一年看电视的时间加一起也不到一天,我觉得老爸严格的有些离谱,我的倔脾气也被上上劲儿了,将暴力不合作进行到底。
在此之前挨打密集的阶段是小学,感觉上是三天一小打(吼),十天一大打(吼)。但是老爸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和蔼可亲,靠谱厚道,当年事问啥啥都全部不承认,还说我是自己杜撰过度夸张。我现在才知道写日记的重要性,有字有真相就是证据啊,所以我现在天天写日记谨防被"诬告",呃,好像跑题啦......
有一次老爸把我拎起来摔在床上(有床垫并不疼),然后大拳头像下冰雹一样打在我的屁股上,我感觉自己整个右腿顿时有了一种被打青霉素的感觉,又疼又麻那叫一个酸爽。而打我的理由如今已全无印象,但这次挨打之所以历历在目,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愤起反抗。只见我一骨碌爬起来用胳膊挡着他的拳头,倔强的瞪着他,也不逃跑,但是泪水却不争气的流下来......
所以对“打孩子”这件事,我本人,作为一个人类,举双手双脚反对。理由很简单,就五个字:根本没有用!
而老公认为,孩子太调皮了,打打更健康,“恐吓一下下”没事儿的。基于他的这种认知,我深度“采访”过婆婆老公小时候挨打的履历。答案是老公太小的时候和上学以后就没挨过打。就是上幼儿园时太顽皮,会被拍打两下屁股吓唬吓唬。关于因为挨打而哭过的经历,他自己更是“想不起来”了。
好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这就像跟一个只是闻过但没吃过榴莲的人谈“榴莲多好吃”一样,累不死你。凡是几乎没挨过打却说“打孩子万岁”的父母,我其实很好奇阁下是什么心理,是要用实践检验真理吗?还是想查漏补缺让人生完整呢?凡是从小挨打还能对孩子大打出手的人,看来已经被深深的洗脑了,我跟你们就没什么好聊的了,咱就相望于江湖吧。
诚然,古今任何事情都要因事因地因人因时而制宜的,挨打经历不同的人对该不该“打孩子”的认识多半各异,即使是同一个家庭打出的孩子对此信念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怎样,如果你一定要打孩子,为了避免你后悔,奉劝你最好能遵守这五项原则。否则别怪我没“恐吓”过你!
01 除了发泄情绪,你有非打不可的理由。
有个问题得首先弄清楚,究竟为什么父母要“打孩子”。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父母很清楚的知道“我为甚打孩子”,而且每次打的理由能够保持一致性。第二种,父母不知道为甚打孩子,表现就是每次打的理由都不尽相同,显得很随机,好像孩子犯错误的种类繁多盖不重样。
第一种明确目的打孩子型父母,普遍就是要“纠正”孩子的行为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去。比如,不让吃地上捡的东西,非吃,打!不让尿裤子,非尿,打!不让看电视,看个没完,打!不让见玩具就买,非闹,打!不让打小朋友,非打,打!不让......,非......,打!
或者,竟然抄作业?!打! 竟然说谎?!打!竟然偷东西?!打!竟然早恋?!打!竟然打老师?!打!竟然......?! 打!
当然在“打”之前父母可能也很纠结的做了一些思想斗争,诸如“跟他已经说了很多次都不听”“道理都讲清楚了也没用”“皮紧了不打不行了”,然后给自己打气:“我也不想打孩子,可这不是无计可施,没办法只能来硬的了嘛!” ...... 让我缓一缓,越写越气愤了!
你觉得上面的话像不像警匪片里,通常在最后坏人的台词(带着犯罪型人格的情绪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也不想杀他们!都是他们逼我的!是他们!对,就是他们!”
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是“非打不可的理由”,以上理由算吗?真的吗?你确定?!
想想小时候,只有一次妈妈打我,我认为勉强算是“非打不可的理由”。就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别人家的菜窖小房里烧土豆,结果浓烟散不出去呛得大家直咳嗽,索性我把人家小房顶给拆了。烟从房顶上冒出来,下班路过的妈妈,远远就看见了,把我吼过来就是一巴掌。我惹了事儿,邻居会来找麻烦,这事儿很难办。妈妈脑子里的弹幕应该是“竟然烧房子?!打!”
第二种随机目的打孩子型父母,我揣测应该就是要“发泄情绪”。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就情绪失控打孩子的父母,有没有问过自己,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人难免不发脾气,但发脾气的时候“打孩子”是不难免的,只要你能意识到“我马上要发脾气了”然后躲开孩子,一边待着去。别跟我说你情绪不好,控制不了,实在忍不住,不是故意的bulabula...... 你只要能意识到自己饿了要吃饭,你就能意识到自己脑子乱了要发飙!
我强烈倡导大家:发脾气的时候请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黑屋里,等你冷静了再出来打孩子!
我的好朋友听了我的倡导说“废话,冷静了谁还会打孩子呀?” 我说会啊,因为你有非打不可的理由啊。她问那什么是非打不可的理由呢?我说就是你很冷静和理智的时候认为必须要打孩子的理由,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嘛。她想了想说“冷静和理智的时候我多半会有更好的教育办法,就根本不会打孩子了呀。” 我说所以就不要打了呀,对吧 ?
我窃以为打孩子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第二种,否则找出一个非打不可别无他法的理由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不信,你从小黑屋里出来的时候想想看?
02 孩子已经年满2周岁
之所以要强调年龄必须超过2岁(别较劲,不是说孩子过了2岁生日那天就有资格挨你打了)并不是因为2岁以后孩子相对此前就皮糙肉厚就禁得住打了,而是因为咱打孩子也得尊重科学,不能乱打。我们来看看科学心理学界是怎么说的。
首先,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的变化就是人体对刺激的反应,改变行为的刺激包括强化(以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比如奖励;和惩罚(以减少行为出现的次数)比如打一顿。而惩罚比强化更有效率,作用更快更明显,比如被热水瓶烫一下,孩子马上会躲的远远的不敢再碰。
但是,惩罚的效果却消退的很慢,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且很容易泛化,比如杯弓蛇影;最重要的是惩罚的后果不可控还容易导致回避行为,比如一吃饭家长就要训话,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不爱吃正顿饭(因为要和父母同席),却偏爱吃零食,或者就是不爱吃饭。
接着,我们来看看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2岁以前是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知和动作来了解世界,躲猫猫是最大乐趣,还没有人我之分,无法从他人视角看世界;
2-7岁前运算阶段:认为一切东西皆有生命,但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思维刻板没有逻辑,比如约好了今天去动物园,就是外面下刀子了也得去;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发展出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维依靠具体实物的支持,比如掰指头数数。只会刻板遵守规则,比如老师说了回家读一遍课文就只能读一遍。
11-16岁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具有了推理归纳和演绎性,开始能够理解抽象概括的道理,遵守规则具有了灵活性和变通性,比如开始说谎编故事有模有样了。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科学家究竟是几个意思:
2岁以前你打孩子其实起不到啥实质的作用,不可控的作用倒是可能不少。因为孩子还不明事理,无法体会你打他的深刻用意。当然,“打一顿”的确能高效制止当下的行为,但孩子并没有因此而长长久的记性。关于自己行为和挨打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理解不了,规矩便无法建立。这就像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他们根本不理解的东西,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那复习的唯一方法就是打,这不是正说明打孩子没有用吗?如果有用打一次就够了。
而且这种刺激还容易泛化或者导致孩子的回避行为,跟你的初衷可能是南辕北辙根本不可控,鬼知道这会在他的潜意识里种下什么种子,也许只有佛洛依德才能告诉你,但是也等孩子长大出现奇葩后果后。这已经是马后炮了,就算佛洛依德告诉了你,你还能让时间倒流了?显然,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不如咱们就等孩子过了2岁再考虑打的问题,好呗?
03 和孩子的关系足够亲密和信任
我想大多数父母打孩子是“为了你好!” 所以你一定希望孩子挨了打,尽管不高兴但是能够理解你对他的爱(假设是真爱)。但是如果不能呢?如果孩子没理解呢,如果反而生出了恨意呢?如果就是感觉你要代表月亮消灭他呢?
不是每个父母都配打孩子的,只有那些跟孩子的关系建立的足够亲密足够信任的父母才有资格考虑要不要打孩子的问题。
能让孩子真正感觉到你打他是爱他而不是恨他可是个技术活。不要随随便便就举起你打人的大巴掌,这个动作所代表的意思并不是由你主观决定的,而是由“受害者”客观决定的,这一点你可能没有想过,那么现在就想想,开始想吧。
小时候爸爸打我只会因为一件事儿——就是学习。其他方面他对我的管教几乎可以用“放纵”来形容,像拆了人家菜窖房顶,把牛拉到房顶上溜达,弄丢了妈妈给我买的第一块手表之类的事儿,他绝不会打我甚至有时候还和我“同流合污”。但是你胆敢糊弄学习,就仔细小心你的皮。
这都什么父亲啊,我觉得我爸就是一朵绽放的老奇葩。所以我们关系在不涉及学习的时候是同学兼战友,在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我立刻会变成寄养在他家的孩子,时刻有被扫地出门的可能。他常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们就领养个贫困儿童,不跟你这儿耗着。” 说的就好像我家门口常年站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贫困儿童,排着队等着被他领养似得。说的吓人到怪的。
所以直到高中的时候我都十分笃定的相信爸爸说的“再不好好学习,我就不要你了!” 如今说起来,老爸就会鄙视型微笑,说我是傻瓜,说啥就信啥。苍天啊,也不知道谁是傻瓜。话说你又不是潜伏在我家的“爸爸”,我每天还得上演无间道“女儿”?
结婚有了孩子后,我分明理解了老爸当年对我深沉而浓烈的疼爱。然而小时候一挨打,我就是觉的他一定很恨我,很讨厌我,难道我真的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让我费解了很多年。
父母教养的方式和教养的内容同样重要!记住了是同!样!重!要!你以为自己是慈爱的圣母,但孩子们始终怀疑自己是待宰的羔羊!
04 提前约定怎么个打法
这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打也要有打的规矩,不能乱棍瞎打。要跟孩子提前约好哪里可以打,哪里绝对不行,要打多重,打多少下。我们家挨打的地方千年不变是屁股(这点我要弱弱的勉强的赞一下我老爸),我现在屁股这么大,估计是还肿着呢。
绝对不能打孩子的脖子以上额部位,比如脸,后脑勺之类。所谓打人不打脸,士可杀不可辱,孩子知道“尊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别问我为什么,你傻啊,要不你试试?
不要搞突然袭击,每次打孩子都请务必有个仪式感,摆开阵势,让孩子主动撅起屁股,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否者就算你犯规,不按照套路出牌怎么行呢?你以为在玩儿王者农药啊,各路英雄谁也不挨着谁。
没来由的突袭除了增加孩子的恐慌和戒备心理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除非你打孩子仅仅是为了震慑他们,让他们怕你,跟你要让他们明白的道理,理解的事情没啥关系。那我建议你直接用枪,这个更好使。打人解决不了问题,但可以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05 打完之后务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孩子心服口服
千万别把“打孩子”这个动作作为这场教育的最后一步,因为还有彼此的心理需要建设啊。风雨过后是彩虹,让娃有个盼头吧。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换意见,可以辩论探讨,拥抱鼓励,互相帮助。这样恩威并重,“爱”才会流动(让我鸡汤一下下)。打孩子也得打的孩子心服口服,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否则那叫武力镇压,如果真管用的话秦朝就不会灭亡了!
小时候,我很讨厌妈妈没有在爸爸打我的时候帮助我维护我,被打之后也很少来跟我推心置腹的聊聊,多半都是拽过来一堆大道理,中心思想就是他们如何对,我如何错。主观强加信念密不透风,弄得人喘不过气来。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大人难道都是“正确和真理”的代言人吗?屁咧!
要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规矩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不然这顿打算是白费了,以德服人你晓得哇?要知道父母打孩子也是很辛苦的,既要调动情绪,还要耗费体力,遇上非暴力不合作的或者无力抵抗的,跟你各种暗战潜伏的孩子,那耗费的脑细胞更是数以亿计。
所以心理建设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还是针对父母自己。你也累了,心力交瘁了,打孩子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你得收拾战场有头有尾。
最后
好朋友看了我写的东西,说我太鸡贼:这不就是变相在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孩子吗?这就像政府说人民有游行集会的权利,但事先要到有关部门报备一样。
如果你也看戳了我,也别声张。其实我想说,打一顿真的没有用。如果有用的话,秦始皇才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教育家,而非孔子;如果打人真的有用的话,大蒙古帝国不会灭亡;如果打人真的有用的话为了祖国的未来,政府给每一对准备生育的夫妻发的不仅是准生证,还有《打孩子实用手册》。电视上应该每天在新闻联播之前播放帮忙打孩子的各大知名教育企业广告。关于如何打孩子的各种能人演讲早就应该遍布我中华大地。还应该请国外的打孩子专家来念念经。更重要是是应该树立几个被打出成就,获得诺贝尔各种奖的优秀孩子以树立打孩子有理打孩子伟大的榜样。诶呀,气的我又写不下去了......
另外,别再去相信砖家关于孩子到底该不该打的“圣旨”。重要的是你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的目标是孩子要对权威唯命是从,视打人为正常生活,已经麻木不仁,内心要么怯懦胆小认命怂包,要不邪恶暴力反社会。那么我想我要鼓励你,务必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相信有朝一日,你的育儿目标一定会实现。你娃绝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说不定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法炮制的让你也“享受”一下这挨打的滋味,感受一下自己榜样的力量!
养育是父母终生职业,劝君务必从长计议!望各自珍重吧,我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