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学校大队辅导员卓老师让我给文艺汇演起个名儿。我想,六一节嘛,孩子的节日!应该回归孩子的本真。就叫:“我成长,我快乐”吧!卓老师也痛快,名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我成长,我快乐!”应该是学校为孩子一个重要的努力总目标吧!然而,现在,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实在是单调了。这在管理严格的学校更是如此。学生一到学校,就只能进教室看书写作业。一些师资欠缺的学校。美术、音乐、体育、科技、综合实践等学科都被“瓜分”上语文、数学了。总之,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就只能在教室里度过的,除了课间十分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校生活,学生的快乐是十分有限的。除非他语文数学学得好。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得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而我们许多人现在就“只看到一片花瓣”,只让学生只在“分数”上表现自己。我们在挤压学生——用尽可能多的作业侵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而单调的校园生活,会影响孩子潜能的开发,影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影响孩子特长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
或许正因此,张文质先生在“生命化教育实验学校的20条目标”中,第13—20条中分别是:“学校中有形形色色的小明星;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组织;学校中有丰富、平等、自由的对话与表演的空间;学校中有多姿多彩的竞技活动和才艺展示;学校中有特别令人留恋的学习环境;学校中有永远对学生敞开的电脑、图书馆、体育场;学校中有优秀的文社、期刊、运动队、艺术团和网站;学校什么时候都像一个温馨的家。”总之,这是在为孩子营造一个个精神栖居地,让每位孩子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安身之所”,甚至可以说是“避难所”。学校若能如此,即使只尽可能地做到这些,孩子也一定能更快乐地成长。
但愿我们能多点儿多替孩子想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