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流水账是怎么来的(代后记)
过年期间开始写小作文的时候我想命名为《冯姓家族历史》,后来觉得不妥。冯姓在中国是大姓,百家姓中排在第九,人口数量排在第二十七位,我们家族在冯姓中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树枝而已,所以后来就命名为《家族流水账》。
首先,流水账是自谦之词。古今中外,能写文章的人数不胜数,我自己有几斤几两也是心中有数的,我的读者当中既有学贯中西的大学教授,也有“些许认得几个字”的半文盲,有的善于写文章,有的善于点评,即便那些粗通文字的人也能分辨文章的好坏,所以,永远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觉得这些文字叫做流水账可能会更好些。 其次,流水也是记述家族故事的顺序,就是说,家族历史得从源头开始写起。所以,先写了一世冯彦科,然后二世三世,如此等等,按照顺序去记述,这就是流水。
几个月的写作过程中,我也不断收获鼓励和感动:首先是来自于我的几位老师的鼓励:比如赵志刚老师,方百江老师,梁占德老师等。赵老师和方老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师毕业生,关于那一代中师生全网都有超高评价——他们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片天!梁老师虽然教数学,但对哲学掌握的特别好,也许因为任何学科的顶点都是哲学吧,至今还记得他在数学课上用联系的观点从这一章过渡到那一章,他当时的课堂所使用的哲学语言和我们那个时候的政治课本上的句子如出一辙!梁老师后来长期在环县一中担任书记,官声很好,但我知道他更是一个好老师!
另外一种感动来自我的亲人。家人的全力支持自不必说,有一天和外甥聊天,他说“我把你发的家族述略转发微信上,让我爸念给她听。”外甥提到的“她”是我们这一辈人的大姐,七十多岁了,不怎么识字——这样的读者应该有几十个吧,他们都毫无例外地非常肯定我的文章,觉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的诗稿写出来后,要先读给乡村老妪听,老妪说懂了才可以定稿,否则要反复修改。看来,任何时代都要接地气!普通老百姓喜欢才能长久!
第三是同学和朋友们的鼓励。其实,我写文章并且发出来还是比较忐忑的,大学同学都是中文系毕业的,都有两把刷子。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出后,不少同学通过微信等渠道表达了欣赏与鼓励,我的学生还发朋友圈表示肯定,如此等等,这里不再举例。当然,由于经历简单,素材有限,工作又忙,更新较慢,海涵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