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社交
每个人都有人设,希望被别人接受,沟通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对方的过程。发朋友圈也是。有时候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信号。
朋友圈是一个新的社交场所,一个每天都会走过的广场。你在广场里走过,会看到一堆一堆的人讨论不同的东西,你可以停下来参与讨论,也可以不参与就走,也可以打个招呼点个赞。
你发一条朋友圈,或者给别人点赞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公开大声说了一句话,很多人都能听到,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有三天可见,也有人选择逃离。
很多人说的逃离朋友圈,假象只是不发了,其实也会去看别人,互动,点赞,评论。有些人一天可能没出门,并不妨碍完成以上社交。
人的社交需求从始至终,是没有发生改变的。线上社交只是线下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六、关于阅读
有时候你翻一个人的朋友圈,全是链接,你会看吗?大多数人的应该不会吧?为什么呢?因为朋友圈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化的环境,是一个对自我人设进行强化的地方,而阅读只是朋友圈一个辅助性的副产品。
当一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内容也越来越多,他反而会跳过文章,关注一下朋友圈真实生活里的照片,而不太愿意中断几分钟阅读一篇文章,除非推的内容很符合他自己。
人们在朋友圈推荐文章,其实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一定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类人。
所以,看一看这个功能,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化的。
七、关于善良
润物细无声,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体验。只有我们对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所以,相对于用户数,对已有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更重要。因为人口是有限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服务是层出不穷的,创新才是应对未来的唯一办法。
最后,借用张小龙提到的产品经理原则:避免战略行为代替真实需求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
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有生命力。
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
避免全面,全面的是平庸的。
网友评论